“火瑜會”讓京劇重回黃金時代?

時間:2014-10-20 12:06   來源:新京報

  張火丁、王珮瑜這兩位旦行和生行的個中翹楚,最鮮明的藝術特質均是“恪守傳統(tǒng)”,一場《紅鬃烈馬》,也讓我們真切感受到了傳統(tǒng)京劇的韻味。

  人們或許并不曾設想過兩位如日中天的京劇明星張火丁、王珮瑜會合作,畢竟,那么多年過去了,兩位角兒的藝術生涯似乎沒有任何交集。當兩位名家可能合作的消息一放出,京劇戲迷轟動了:最堅守傳統(tǒng)的兩位名角合作演出最傳統(tǒng)的《紅鬃烈馬》,無疑是一場京劇藝術的饕餮盛宴。

  星光熠熠的舞臺令萬千思緒頓然停止,咿咿呀呀的京胡將人們牽離現(xiàn)世,去往武家坡前,靜待著歸家的薛平貴,與苦守寒窯十八載的王寶釧,畢竟,“火瑜會”是今夜的重心。

  王珮瑜出場一句“一馬離了西涼界”悠揚有致,獲得滿堂彩并不令人意外,張火丁將一句簡單的“有勞了”念得九曲回腸,引發(fā)雷鳴掌聲也不奇怪。觀眾們罕有不熟悉《紅鬃烈馬》,尤其是《武家坡》,一部爛熟于心的老戲帶來的觀劇期待,往往是在演員的表演上,但今夜的演出有不尋常之處,現(xiàn)場觀眾對這部熟戲有強烈的反應:該笑的時候笑,該喟嘆時喟嘆,雖然他們也絕不會忘記在該有掌聲時獻上自己的贊美。

  能將觀眾最熟知的戲演出這樣的感覺,讓人在沉迷表演之時,再度被熟悉的劇情牽動,是演員的魅力使然。真正好的演員,會將每一部老戲演繹出自己的氣質,讓它煥發(fā)出不一樣的神采,從前的老藝術家們是這樣,今天的演員們也應該如是,然而一覽當下,能使人觀舊如新的傳統(tǒng)戲,實在是太少。太少了,以至于今夜讓人如此沉醉。

  張火丁、王珮瑜這兩位旦行和生行的個中翹楚,最鮮明的藝術特質均是“恪守傳統(tǒng)”。張火丁雖然演過幾部新編戲,可是都在傳統(tǒng)的規(guī)范當中。即使業(yè)界已有“程腔張韻”的提法,但張火丁對唱好“程腔”的追求遠大于唱出“張韻”,她忠實于傳統(tǒng),而那些屬于個人的藝術領悟,則在一次次舞臺實踐中,慢慢滲入到了傳統(tǒng)之中,渾然一體,化得不露痕跡。除了臻于化境,繞梁三日的念白吟唱,張火丁的做工亦令人叫絕,王寶釧被薛平貴百般調戲追趕之下匆匆進窯,張火丁把這一進窯的身段拿捏得極到火候,那轉瞬之間飛花拈葉般的一起一落,行云流水。

  王珮瑜則更是這代京劇演員里少見的、從未演過新編戲的“傳統(tǒng)守望者”,這樣的姿態(tài),在這個天下攘攘,皆為“創(chuàng)新”的時代,顯得有些孤獨,但又因此更令人欽佩。過去,王珮瑜幾乎與所有的著名旦角合作過《武家坡》,唯獨缺憾于張火丁。

  一場《紅鬃烈馬》,既讓我們真切感受到了傳統(tǒng)京劇的韻味,也看到了臺上臺下水乳交融的觀演關系——觀眾以“票房爆滿”向藝術家致敬,而藝術家則以高水準的表演回饋觀眾,這樣的你來我往是藝術發(fā)展的良性循環(huán)。此外,京劇的老傳統(tǒng)“看戲看角兒”再一次得到印證,觀眾對京劇的冷落,看來并不在于慣常認為的那樣,是“老戲過時了”這喜新厭舊的心理使然,或許是在不知不覺中,京劇舞臺上失落了一些寶貴的足以吸引觀眾的東西?今夜的《紅鬃烈馬》,足以成為正面的案例,供有心者研究之、探尋之。

編輯:李杰

相關新聞

圖片

赣榆县| 宜宾县| 乌拉特前旗| 通辽市| 门源| 瑞安市| 安远县| 榆树市| 泸州市| 丹阳市| 平南县| 望都县| 农安县| 黑龙江省| 天门市| 福建省| 阜阳市| 西丰县| 青川县| 河津市| 顺昌县| 苍梧县| 昌都县| 多伦县| 通化县| 象山县| 藁城市| 城固县| 洛南县| 登封市| 阜新| 炉霍县| 泗水县| 武隆县| 墨竹工卡县| 潼南县| 那坡县| 涞源县| 云霄县| 拉萨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