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非遺項目融入吃喝玩樂

時間:2011-07-13 09:38   來源:四川日報

  兩岸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保護與傳承論壇上,來自臺灣和四川的專家激情碰撞

  “情系巴蜀——兩岸文化聯(lián)誼行”特別報道

  7月12日,兩岸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保護與傳承論壇在成都大學舉行,來自臺灣和四川的專家學者激情碰撞,發(fā)表了不少頗有新意的言論。

  □本報記者 覃丹 黃里

  交融:臺灣“南管”成都尋根

  “錦城絲管日紛紛,半入江風半入云。此曲只應天上有,人間能得幾回聞!钡谝粋登臺的臺灣專家辛晚教以一首小詩作為開場白,頗具吸引力。

  辛晚教解釋道:“這首詩非常形象地描述了當時成都弦樂的盛況,漢唐以來,成都詩樂已經(jīng)非常鼎盛,五代時也是這樣。詩中說到的弦樂就是今天還流行在福建、臺灣等地的‘南管’!彼f,1999年臺灣成立了 “傳習傳統(tǒng)音樂中心”,開始積極推動南管保存?zhèn)髁曈媱潯?009年9月底,有“中國音樂史上活化石”之稱的福建泉州南音(南管、弦管)入選聯(lián)合國“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代表名錄”。

  論壇上,臺灣專家莊伯和拿出自己關于四川吞口的研究成果。1993年3月,在參觀成都一家文物店時,一件“宋代獨腳獸”引起莊伯和極大的興趣。2001年,他在眉山三蘇祠博物館又見到兩件獨腳獸。他認為,吞口是四川常見的器物,許多人家的大門上往往用木瓢或布,畫上一個可怖的獸頭,張口吐舌,有的口里還插著一把劍,這就是所謂吞口,也可能是以獨腳獸、石敢當?shù)刃问匠霈F(xiàn)。而在臺灣人家門前也有大量的辟邪物,比如“咬劍獅”!斑@些物件的研究將豐富我們一脈相承的文化傳統(tǒng)!鼻f伯和對此次四川文化行充滿了更多期待。

  合作:川臺“竹編”有廣闊空間

  成都國際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博覽園集中了大量非遺項目入駐,但辛晚教卻有點遺憾,因為他研究的“南管”還沒有進入。辛晚教希望有一天“南管”也能進入,他認為這不僅是一次千年音韻的回歸,也將豐富園區(qū)的非遺項目,還能吸引大量臺灣、福建的游客進入,對東南亞地區(qū)的傳統(tǒng)音樂愛好者有很大的吸引力,“在福建泉州和臺灣民間都有大量的藝人在表演和傳習‘南管’,可開展合作”。

  展示了兩幅成都永陵和后蜀遺址的照片后,辛晚教興奮地提出建議:“成都考證后蜀宮址,建孟府郎君及花蕊夫人紀念公園,修筑一個紀念亭,定期演奏弦管以憑吊紀念,增加一處歷史記憶景點!

  莊伯和認為,成都對蜀繡、蜀錦、細竹編等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的傳承做得很好,臺灣的竹編也很有名,但不像成都的這么精細,合作的空間非常廣闊。

  拓展:讓非遺項目進入公共活動

  “非遺保護要尋找到更合理的方式!彼拇ㄊ∩缈圃簩<依蠲魅桥_回應臺灣專家的呼吁。他認為,要讓項目進入公共活動,讓大家了解和體驗非遺,比如在公共場所制作糖餅、現(xiàn)場剪紙傳授,都是恢復“非遺生態(tài)”的好方式,“純粹的‘原生態(tài)’方式,簡單的讓非遺項目處于一成不變的狀態(tài)是不合適的”。

  辛晚教介紹說,在臺灣,閩南樂府、雅正齋、南聲社等已經(jīng)成為常態(tài)的非遺傳習場所,既保護了非遺項目,又豐富了人們的生活。

  讓大學設置研究機構,從幼兒園開始傳授,讓孩子們在動手中體驗;在社區(qū)讓老年人積極參與,讓他們在數(shù)十年前學到、用到的非遺重新恢復活態(tài)……專家們表示,要讓非遺進入廣泛的傳播領域,開展多方面的交流,非遺不應該只是保留純文化的狀態(tài),而應該與吃喝玩樂聯(lián)系起來。

編輯:劉承思

相關新聞

圖片

本網(wǎng)快訊

熱點新聞

奇聞趣事

兩岸

方正县| 东辽县| 辛集市| 金昌市| 西乌珠穆沁旗| 油尖旺区| 龙井市| 贡嘎县| 齐齐哈尔市| 呼和浩特市| 自贡市| 班玛县| 刚察县| 沙洋县| 锡林浩特市| 容城县| 定远县| 改则县| 深州市| 龙海市| 建德市| 资溪县| 南汇区| 新巴尔虎右旗| 广平县| 万全县| 高邑县| 朝阳县| 凌海市| 彭州市| 房产| 滦南县| 普格县| 万盛区| 南丰县| 上虞市| 洮南市| 安陆市| 南乐县| 江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