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時政 | 本網快訊 | 兩岸 | 國際 | 港澳僑 | 熱點新聞 | 大陸縱覽 | 社會 | 財經 | 教育 | 軍事 | 科技 | 傳媒 | 奇聞趣事 | 新聞發(fā)布會 | 新聞人物

德國時代周報:今天的中國人生活得更有尊嚴

時間:2008-06-12 14:34   來源:新華網

  德國《時代》周報5月29日一期發(fā)表文章,題目是“真實的中國”,副題是“絕大多數(shù)中國人今天生活得比幾年前更好,更有尊嚴”。文章摘要如下。

  中國進步不能抹殺

  這是自相矛盾的:中國越開放,越使自己適應世界經濟,它的經濟制度就越讓很多西方人感到害怕。這些人既不去仔細觀察這個國度,也不去了解普通中國人經過艱苦努力獲得的進步。

  但是中國的經濟發(fā)展比大多數(shù)人設想的更具人性。中國正在經歷企業(yè)家創(chuàng)造力的大爆炸。

  我在中國很少碰到感覺不幸的農民工。他們中的絕大多數(shù)來自農村。他們自豪于親手掙來的微薄薪水,因為他們做農民的父母比他們掙的還要少得多。他們敘述自身生活發(fā)生的許多小小改善,比如可以自由選擇結婚對象。

  中國為西方創(chuàng)造就業(yè)

  不少西方道德家看待中國時存在一個很大的問題:他們根本不愿承認絕大多數(shù)中國人———以農民工為代表———今天生活得比幾年前更自由,更有尊嚴。僅2005年至2007年,中國各地的最低工資標準就平均提高了30%。為什么西方工會會員不對此感到高興?

  中國從業(yè)者獲得更高工資和更多權利的趨勢是不可逆轉的。新的勞動合同法是最好的證明。如今,中國到處都在出現(xiàn)社會福利國家的萌芽。

  從聯(lián)邦統(tǒng)計局公布的數(shù)字看,2001年至2006年只有18.8萬個工作崗位從德國轉移到國外,其中多數(shù)在歐盟內部。雖然在2006年德中雙邊貿易中,中國的貿易順差為210億歐元,但中國向德國出口的主要是紡織品等德國本來就已不再生產的產品。相反,德國向中國出口的275億歐元產品大多來自勞動密集型行業(yè),如機械和汽車制造業(yè)。換句話說,中國不是工作崗位的掠奪者,而是創(chuàng)造者。

  這種情況也將保持下去。前美聯(lián)儲主席艾倫·格林斯潘將創(chuàng)造全球富裕的重要角色賦予中國,并非偶然。他在回憶錄中寫道:“世界2030年時的面貌取決于中國。如果中國繼續(xù)發(fā)展,將使世界達到一個新的富裕水平。”

  錯把中國當成“替罪羊”

  但如今,德國政府內部的政治家大概不會公開表達類似的想法。相反,柏林將北京當成經濟上的替罪羊。他們指責中國人“竊取技術”,聲稱知識產權保護是最重要的雙邊議題。

  中國是世界上經濟增長最快、人口最多的國家。德國是出口世界冠軍,且2007年依舊是世界第三大國民經濟體———以微弱的優(yōu)勢領先于中國。在這樣的世界經濟局面下,中國的崛起很容易被解釋成德國的衰退。因此,很多人更容易相信,中國人將搶走德國人的財富。所以,政治界必須發(fā)出相應的信號,例如將磁懸浮列車與技術竊取聯(lián)系在一起。

  我曾兩次陪同聯(lián)邦總理安格拉·默克爾訪華,在隨行的代表團中一再聽到對中國有欠考慮的批評,卻感覺不到對德中兩國迄今為止合作的信任。這讓德國顯得并不自信。難道德國領導人想在萬里之外為德國的經濟和改革問題尋找一位無法抗拒這個罪名的責任人嗎?

  德國對中國經濟的看法是小家子氣和短視的,更沒有理由抱怨。歐盟層面也是如此:畢竟2000年以來,歐洲對華出口量翻了一番。歐洲企業(yè)2006年在華銷售額達到了1340億美元。中國的4億新中產階層顧客正在向它們招手。這種趨勢是無論如何都無法阻止的。13億中國人永遠不會再像上世紀那樣一窮二白。

編輯:王曉燕

相關新聞

圖片

本網快訊

熱點新聞

奇聞趣事

兩岸

平武县| 原平市| 渭南市| 德庆县| 册亨县| 平湖市| 敦煌市| 行唐县| 仙居县| 嘉荫县| 永川市| 鹤山市| 美姑县| 廉江市| 河西区| 玉田县| 义马市| 塔河县| 北川| 洞头县| 文昌市| 桂平市| 郸城县| 滨海县| 富蕴县| 黎平县| 望城县| 延寿县| 青铜峡市| 衡南县| 鸡西市| 宝丰县| 东阳市| 噶尔县| 民县| 图们市| 古交市| 虎林市| 昭觉县| 水富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