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臺灣網(wǎng)移動版

    中國臺灣網(wǎng)移動版

高晶:到一線去是地學人的使命

2022-07-19 08:46:00
來源:光明網(wǎng)
字號

  5月15日凌晨4時,高原的天漆黑如墨,但位于海拔4300米的中國科學院珠穆朗瑪峰大氣與環(huán)境綜合觀測研究站的營地燈火通明。

  已經(jīng)熬了3個晚上了,中國科學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研究員高晶感覺很累,但一點也不敢松懈——她是第二次青藏高原綜合科學考察研究“巔峰使命”珠峰科考浮空艇分隊的負責人,現(xiàn)在,“極目一號”Ⅲ型浮空艇已準備就緒,要沖擊新高度。

  “極目一號”Ⅲ型浮空艇在青藏高原環(huán)境變化的研究中占有重要位置,它搭載了水汽穩(wěn)定同位素分析儀,監(jiān)測黑碳、甲烷、二氧化碳等含量變化的多種分析儀器,能夠獲取珠峰地區(qū)大氣水汽傳輸和溫室氣體垂直變化過程關(guān)鍵科學數(shù)據(jù),將為揭示西風傳輸影響下的青藏高原環(huán)境變化提供重要科學依據(jù)。

  為了完成此次科考任務(wù),高晶帶著團隊已經(jīng)在高原一個多月了!拔覀儊淼綘I地后一直在監(jiān)測天氣條件,但始終等不到最合適的放飛條件。能不能飛,團隊有不同意見。”等下去,還是試一下?壓力集中在高晶身上。

  那天,她和副隊長、中國科學院空天信息創(chuàng)新研究院高級工程師張?zhí)┤A在營地里“轉(zhuǎn)圈”,爭論、分析……最終,高晶“拍了板”:飛!

  5000米、6000米、7000米!8000米!9032米!

  新的世界紀錄誕生了!掌聲和歡呼聲從營地滿溢而出,擴散到很遠、很遠……

  高晶畢業(yè)于蘭州大學資源環(huán)境學院,后在中國科學院青藏高原研究所師從中國科學院院士姚檀棟,攻讀碩士和博士。18年來,她每年至少要在高原上待一兩個月。用高晶的話說:“我科研的根脈在高原!

  忍受高原反應帶來的各種不適,背著行李徒步登山,在狂風暴雪中露營……在高原上做科研,挑戰(zhàn)人體極限的事情對高晶來說是家常便飯。但清秀、單薄的高晶卻從未想過退縮,更不以為苦:“姚檀棟院士50多歲的時候帶我們上高原,都是走在最前面的。這次‘巔峰使命’他也一直在一線。老先生們都沒說辛苦,我們哪好意思抱怨!”

  在高晶看來,到一線去,是每一個地學人的使命!拔覀兊貙W科研人員可能和其他學科不太一樣,研究必須扎根在一線?茖W分析依賴于數(shù)據(jù),你必須要清楚數(shù)據(jù)是從哪里來、怎么得來的?在這個過程中,有壓力,但更多的是興趣?赡芪沂莻比較較真的人,認準了的事就要堅持到底!

  如今,高晶不僅僅是一個研究者,更是領(lǐng)頭雁。她要帶團隊——從2017年12月開始,她就擔任第二次青藏高原綜合科學考察研究浮空艇分隊的負責人,“我們這個團隊集中了中科院幾個研究所的優(yōu)勢力量,從30多人發(fā)展到現(xiàn)在的60多人,已經(jīng)磨合得非常好了。這次我之所以敢‘拍板’,也是因為我對團隊有信心!”

  第二次青藏高原綜合科學考察研究隊隊長、中科院院士姚檀棟對浮空艇分隊的工作給予了高度評價:“本次觀測是高新技術(shù)和前沿科學的融合,在科學觀測上進入了一個超前的模式,這些成果將為人類社會發(fā)展和全球應對氣候變化作出貢獻!

  回到北京的高晶正在忙碌地分析數(shù)據(jù)、寫論文。就在6月7日,中外科學家們在學術(shù)期刊《自然·地球與環(huán)境論評》上發(fā)表了對于青藏高原的最新研究成果,系統(tǒng)解析了“亞洲水塔”失衡的機制。高晶是主要作者之一。

  而新的科考計劃也正在籌劃中:“我們希望今年8月能去慕士塔格峰再做一次浮空艇觀測,12月還要到魯朗地區(qū)再進行一次常規(guī)觀測?茖W研究是沒有止境的,在探索未知的過程中,不斷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我覺得很快樂。”

[責任編輯:黃曉迪]
长沙县| 九寨沟县| 义乌市| 大田县| 罗定市| 焦作市| 大冶市| 河东区| 汕头市| 萨嘎县| 财经| 苍南县| 广州市| 株洲县| 呼和浩特市| 自治县| 沾益县| 建阳市| 田东县| 合作市| 潞城市| 凤阳县| 新干县| 临夏县| 广灵县| 晋中市| 宽甸| 岚皋县| 图木舒克市| 前郭尔| 上林县| 徐水县| 共和县| 赣榆县| 陆川县| 福泉市| 从江县| 淮安市| 上犹县| 漾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