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臺灣網(wǎng)移動版

    中國臺灣網(wǎng)移動版

【中國那些事兒】外媒關注中國農村之變:致富路上守住“鄉(xiāng)愁”

2018-10-12 21:11:00
來源:中國日報網(wǎng)
字號

  中國日報網(wǎng)10月11日電 80多年前,美國女作家、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曾用她飽蘸同情的筆塑造了眾多勤勞樸實的中國農民形象,讓西方讀者對中國農民的固有成見有所改觀。但即使是對中國農村心懷大愛,但限于時代所困,她筆下的中國農村依舊難掩破敗貧窮之象。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以來,尤其是改革開放40年來,中國農村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世界對中國農村和農民的印象也在不斷深入、轉變和提升。

  近日,美國《紐約時報》報道稱,在中國農村,如今有越來越多留在老家的老年人選擇將自己的土地出租給其他人耕種,靠租金養(yǎng)活自己,其他人則通過租用土地借機擴大農場面積,以此增加收入。中國農村由傳統(tǒng)的小型家庭農戶經(jīng)濟向現(xiàn)代化農業(yè)的轉變,將對中國乃至全球經(jīng)濟帶來益處。

【中國那些事兒】外媒關注中國農村之變:致富路上守住“鄉(xiāng)愁”

27歲的鄭成功在農場投入使用種植機、殺蟲劑噴霧器和嶄新的紅色收割機等先進設備。圖片來源:《紐約時報》網(wǎng)站報道截圖

  報道以山西省山會村的例子向我們展示了中國農村正在發(fā)生的這種巨變。山會村是中國北方一個很普通的村子。全村3000名農民依舊過著春種秋收的日子。當?shù)氐淖≌匀皇莻鹘y(tǒng)的瓷磚屋頂,雕刻著龍頭,這是當?shù)氐囊环N習俗。

  鄭南達(音譯)在山會村附近的農田上勞作了40多年,他一直通過牛拉犁來耕田。如今70歲的他已經(jīng)不適合繼續(xù)務農了,而他的幾個孩子去城市務工,對耕種根本毫無興趣。鄭南達因此不得不做出改變,他將自己的小份土地租給其他農民,這些人通過現(xiàn)代化設備來耕種。鄭南達每年可以借此獲得500美元的收入,這便能確保他安逸生活了!拔也粫コ鞘懈业暮⒆觽円黄鹱,”鄭南達說道,“中國有種說法——‘落葉歸根’!

  由于年輕人去城市務工,像鄭南達這樣的小農戶紛紛將自己的土地租給他人耕種。這種農業(yè)經(jīng)濟模式的轉變意味著,人們可以通過更大的農場實現(xiàn)更高效的耕種,并且賺更多的錢。而那些出租土地的人們則可以自由地前往城市,創(chuàng)造更多生產價值。

  51歲的農民鄭云壽(音譯)稱:“如果每個人都耕種,那么每個人就不會有那么多的土地。而如果十戶人家中,只有一戶從事農耕,那么他們就可以賺得足夠的錢,而其他九戶家庭也可以通過在其他地方工作來賺足夠的錢!

  當這些小戶農民退出耕種市場時,27歲的鄭成功選擇取代他們的位置。20年前他的父親耕種著一塊約2英畝(約0.8公頃)的土地,從那時起,鄭先生就和父母通過租用政府和其他農民的土地來擴大成產規(guī)模,如今他們管理著160多英畝(約64.7公頃)的土地。

  鄭成功和父母在大片的土地上種植玉米和胡蘿卜,生意十分興隆。鄭成功在農場投入使用種植機、殺蟲劑噴霧器和嶄新的紅色收割機等先進設備。到了秋天,他會從10個農村雇傭超過100人來收獲胡蘿卜。通過這種方式,鄭成功每年大約可獲得8萬美元(約合人民幣55.4萬元)的收入,隨即他又將大部分資金用于投資更多的土地和購買更多的設備!拔磥10年里,許多土地將出租給我這樣的大農戶,”鄭成功說道。

  許多人紛紛模仿鄭成功。過去10年里,59歲的張棉桓將自己的農場擴大了10倍,達到30多英畝(約12公頃),主要種植玉米和高粱。當初他每年只能賺300美元(約合人民幣2078元),勉強糊口;而如今他的年收入可以達到9000美元(約合人民幣6.2萬元)。“農民都認為,土地越多越好,這意味著有更多的錢可以賺,”他說道。

【中國那些事兒】外媒關注中國農村之變:致富路上守住“鄉(xiāng)愁”

一名男子正在張佑榮的田地里操控無人機給農作物噴灑農藥。圖片來源:彭博社網(wǎng)站視頻截圖

  彭博社此前曾采訪海南農民張佑榮(音譯),并錄制了名為“中國農民正走向天空”的視頻。張佑榮采用無人機為農作物噴灑農藥,而據(jù)他說,還有十多個朋友也在這么做。彭博社指出,農業(yè)無人機正在風靡中國,這得益于中國政府近年來鼓勵農業(yè)向自動化轉型的政策。

  除了憑借現(xiàn)代化裝備對土地進行規(guī)模化經(jīng)營,中國農民借助網(wǎng)絡購物平臺、微商平臺、視頻直播和手機APP等拓寬農產品銷售渠道早已不是什么新鮮事兒。近年來,外國媒體也一直在關注其中的商機。彭博社近日將目光投向了一家?guī)椭r民向餐館出售蔬菜的中國創(chuàng)業(yè)公司——“美菜”。使用“美菜”開發(fā)的智能手機應用程序,客戶可以直接從農戶手中訂購農特產品。彭博社10月9日報道稱,中國的“美菜”在新一輪融資中籌集了至少6億美元,這顯示出中國的農產品采購市場巨大。

  澳大利亞東亞論壇網(wǎng)站上個月刊文稱,改革開放40年來,中國的農業(yè)和農村地區(qū)發(fā)生了深刻的改變。在此期間,實際農業(yè)國內生產總值年均增長4.5%左右。農業(yè)經(jīng)濟現(xiàn)在高度商業(yè)化,數(shù)以千萬計的農場生產高價值商品。中國農村絕對貧困人口從1978年的2.5億減少到2007年的不到1500萬。這種增長和改變是機構改革、技術革新、市場改革和農業(yè)投資共同作用的結果。

  生產方式的轉變給農村家庭和農民生活也帶來了一定沖擊。就像《紐約時報》在報道中所說的那樣,在一些農村,農場規(guī)模越來越大,人口卻以更快的速度在減少。一些年紀大的農民對自己暮年生活有些擔憂,66歲的鄭成生就是其中的一位。他將土地出租后,收入可以養(yǎng)活自己和妻子。而他的三個孩子都在城鎮(zhèn)工作,兒子住在距離老家比較近的鎮(zhèn)上,而女兒們只會在春節(jié)期間回來。“我和妻子擔心我們老了之后孤單,這是村里人們普遍的憂慮!编嵆缮f。

【中國那些事兒】外媒關注中國農村之變:致富路上守住“鄉(xiāng)愁”

賽珍珠所作長篇小說《大地》一書的封面

  在賽珍珠那部令自己蜚聲文壇的長篇小說《大地》中,中國農民的守土情結得到了淋漓盡致地展現(xiàn)。盡管隨著時代的變遷,越來越多的中國農民已走出土地、定居城鎮(zhèn),但對于許多人來說,那抹鄉(xiāng)愁還在。不過,《紐約時報》同時指出,中國人口如此眾多,即使城市不斷擴大,仍有數(shù)億人留在農村,像27歲的鄭成功就是年輕人留在農村創(chuàng)業(yè)、守住“鄉(xiāng)愁”的典范。山會村的農民們也認為,盡管人口會減少,但是村莊只會變得更加富裕。

  在美國非虛構作家邁克爾·麥爾創(chuàng)作的、于去年出版的《東北游記》一書中,那個叫做“荒地”的小村莊的一些村民們也因戀土之情選擇留在故鄉(xiāng)。為了寫這本書,麥爾來到了妻子丹幼年曾居住的這塊土地,與當?shù)厝斯餐盍艘欢螘r間,并進行了深度接觸,見證了這塊土地上發(fā)生的諸多變化。新華社認為,麥爾把他所居住的荒地村看作是中國農村“就地城市化”敘事的一個范例。

[責任編輯:尹賽楠]

相關新聞

湄潭县| 措勤县| 广平县| 山阳县| 都江堰市| 阳山县| 内黄县| 通山县| 大名县| 蚌埠市| 长乐市| 天台县| 大名县| 台南市| 弥勒县| 中宁县| 绥宁县| 平凉市| 灵川县| 苍山县| 资兴市| 宁南县| 绍兴县| 长春市| 盐源县| 新密市| 额尔古纳市| 裕民县| 岢岚县| 文成县| 清流县| 海城市| 壶关县| 五台县| 久治县| 方山县| 响水县| 东辽县| 四平市| 涞源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