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反詐App”,關鍵時刻或能幫上你
這些“反詐App”,關鍵時刻或能幫上你
本報記者尹平平、魯暢
張思琦不在家時,他媽幫他收了一個快遞:到付,138元。媽媽毫不猶豫替兒子付了錢。
張思琦到家拆開快遞才發(fā)現(xiàn),里面是一件自己從沒下過單的破背心,意識到被騙了。他先后找快遞公司和電商平臺投訴,二者互相推諉,說無權透露或找不到發(fā)件人信息,繼而干脆拒接電話。
一籌莫展時,張思琦突然想到了反詐App。點開舉報,沒想到很快就收到快遞公司和電商平臺接連打來的道歉電話,表示對方收款賬戶已凍結,并退回了他被騙的138元。
張思琦把自己用反詐App舉報成功的經歷,寫在了他經常逛的游戲論壇上,后又被網友截屏發(fā)到微博上并廣泛轉發(fā)。很多網友跟帖說:“這就下載反詐App!”
由公安部刑事偵查局組織開發(fā)的App“國家反詐中心”,于今年初春在各大應用商店上線。此前,由北京市公安局開發(fā)的App“全民反詐”,去年7月就已正式投入使用。幾款反詐App,只是公安機關等有關部門反詐預警的最新手段之一。在反詐App的背后,還有一個針對電信網絡詐騙的綜合預警系統(tǒng)支撐,用最快速度準確找到潛在受騙群眾,保衛(wèi)民眾財產安全。
到底管不管用?
張思琦遇到的是一種常見的“盲售快遞”詐騙:詐騙分子通過非法渠道獲取你的快遞信息后,用貨到付款的方式,寄來如數據線、指甲剪、劣質衣服等廉價品。簽收時,有的人記不清自己到底買沒買,有的人則由不知情的家人代收——總之是付了錢,打開快遞后發(fā)現(xiàn)受騙。
此前,由于單筆金額并不高,不少人懶得折騰,或者投訴無門,只好不了了之,因此給了不法分子可乘之機,F(xiàn)在使用反詐App的舉報功能,足不出戶就可以直接向公安機關舉報。涉詐電話、短信,都可以直接從通訊錄當中調取。如果手機上有涉詐網頁的截圖、錄屏,或者通話錄音,也可以一鍵上傳。
詐騙分子的手段,隨著人們生活的變化在“推陳出新”。在不少人印象中,電信詐騙還是主要靠打電話、發(fā)短信、點網頁。
北京市公安局刑偵總隊十支隊副支隊長趙煒告訴新華每日電訊記者,這幾年,以加微信或QQ好友,自稱是老領導、老同事,先和你套近乎,然后向你借錢,即所謂“冒充熟人”詐騙;或者以談戀愛為名,攛掇你投資或賭博獲利,即所謂“殺豬盤”,成功率更高、金額更大。
魔高一尺、道高一丈,詐騙和手機綁定得更緊密了,安裝在手機上的反詐App便應運而生。在反詐App當中,多有身份驗證的功能。比如,你不確定那個在QQ上已經跟你濃情蜜意聊了很久的“小妹”,是真的愛上了你,還是等著把你“養(yǎng)肥宰掉”的摳腳大漢,就可以點擊“全民反詐App”上的“身份驗真”。
“身份驗真”要求對方進行人臉識別,以便核實身份。對方是男是女,在這個環(huán)節(jié)一目了然。為了保護用戶安全,發(fā)起方僅知道對方是否通過了驗真,并不知道對方的具體身份信息。只有案發(fā)后,公安機關可以調取相關數據進行核查。如果對方在身份驗證請求有效時限的3小時內都沒有完成,那其身份和目的就值得你好好掂量一下了。
怎么做到又快又準?
反詐App是如何迅速精準地找到潛在受騙群眾的?趙煒告訴記者,在反詐App的背后,有一個強大的綜合預警平臺進行支撐。預警平臺的核心之一,就是公安機關所掌握的涉詐數據庫。
數據庫中包括已被公安機關明確認定為詐騙的電話、短信、App、網址、社交賬號等,也包括一些通過群眾主動舉報,疑似涉詐的數據。一旦有哪個人的手機接觸到數據庫中的詐騙源,比如你接到了詐騙電話,或者點進了詐騙網頁,公安機關在后臺發(fā)現(xiàn)會迅速聯(lián)系你,發(fā)出預警信息。
以前,民警會用工作電話打給可能受騙的群眾,提醒他們剛才接觸到了涉詐內容。但是,由于常見的詐騙方式之一就是冒充公檢法,很多群眾接到陌生電話,聽到對方自稱是警察,馬上回嘴:“你說剛才那通電話是詐騙?我看你才是詐騙!”旋即掛斷。還有更謹慎的人,只要是陌生電話就不接,民警想發(fā)出預警都沒有機會。
考慮到群眾確實難以分辨,自2019年11月起,反詐專用號碼面向全國投入使用。各地公安機關統(tǒng)一使用96110作為呼出號碼,撥打電話提醒相關群眾已接觸到了詐騙信息,要保持警惕。由于號碼中有110這個極具公安辨識度的數字,趙煒告訴記者,反詐預警電話的首次接通率和勸阻成功率都提高了三四成。
反詐App在注冊時,都鼓勵用戶盡可能完善個人信息,填寫詳細的地址信息和緊急聯(lián)系人。這樣公安機關一旦發(fā)現(xiàn)你存在潛在受騙風險,可以迅速聯(lián)系到你所在街道的派出所民警,在必要時上門勸阻;或者聯(lián)系你的緊急聯(lián)系人。比如針對一些容易受騙的老年人和未成年人,民警會聯(lián)系其子女、父母,與對方共同勸阻老人、孩子。
今年4月,北京市公安局就通過類似方式,為市民曾女士截住了高達3000萬元的損失。北京市公安局反詐中心在工作中發(fā)現(xiàn)一條網絡投資詐騙線索,受騙者來自東城區(qū)。他們迅速聯(lián)絡東城公安分局協(xié)助勸阻,遺憾沒能第一時間聯(lián)系到受騙者曾女士本人,但是獲知了曾母的地址,于是上門說明情況。
在曾母的配合下,民警發(fā)現(xiàn):原來曾女士當時遠在加拿大,通過網絡認識了一位陌生人,正準備出售房產籌款3000萬元,參與對方忽悠的網絡投資。在民警的反復勸阻下,曾女士終于意識到被騙,避免了巨額損失。
仍在讀高中的劉如伊告訴記者,她暑假有一天睡前玩手機游戲時誤觸了彈出的頁面,并沒意識到有何不妥,沒想到夜間收到好幾條96110發(fā)來的反詐預警短信。她更沒想到,第二天一早,派出所民警上門詢問她是否受到了網絡詐騙威脅,并在與她共同翻看手機時,指出就是她誤觸的頁面,存在電信詐騙隱患。
劉如伊覺得很奇怪,她的手機上并沒安裝反詐App。民警告訴她,是她家長在自己手機上安裝的反詐App中,選擇了“群組反詐”功能,把女兒的手機號添加進群組。這樣群組里任何成員手機上有涉詐操作,作為群主的家長也會同時收到預警提示。民警通過家長的注冊信息,就可以迅速定位到她。
會不會“管得太寬”?
在傳統(tǒng)印象中,上當受騙的多數是老年人?墒勤w煒告訴記者,針對大學生的反詐宣教同樣是重點,而且是難點。每年暑假,大學生群體受騙的人數就會明顯增加。有人想趁放假時掙點零花錢,容易參與到網絡刷單等活動被詐騙;還有人為買價格不菲的名牌鞋或手機,被虛假網絡貸款公司詐騙。
“大學生通常很自信,覺得自己有知識有文化,不會輕易被騙。即使他們按照學校安排,上了反詐宣講課,個別人也很可能沒用心聽;或者下載了反詐App,但出了教室門就把App卸載。”趙煒說,“現(xiàn)在大學生們手頭的錢其實不少,社會經驗又有限,屬于比較容易受騙的群體。”
正在北京市某高校就讀的大二女生蘇敏珊告訴記者,自己刪掉了被建議下載的反詐App。
“它功能那么強大,能知道我接了誰的電話、看了什么網頁、加了誰當好友,又說要保護財產安全,會不會管得太寬了?”蘇敏珊說,“我怕我手機上安了這么個App,我的通話記錄、上網記錄、聊天記錄、網銀賬號……一切手機上的操作都被知曉。”
趙煒特別理解年輕人的這種顧慮,也覺得大家注重保護個人信息和隱私是件好事,但針對反詐App的上述擔憂,在她看來實屬多慮。“現(xiàn)在大家下載安裝任何App,無論這個App是購物的,還是看視頻的,哪怕是背單詞的,都需要開通一些權限。安裝反詐App所需開通的權限,并沒有超過其他App!
2019年12月30日,國家互聯(lián)網信息辦公室、工業(yè)和信息化部、公安部、市場監(jiān)督管理總局聯(lián)合發(fā)布了關于印發(fā)《App違法違規(guī)收集使用個人信息行為認定方法》的通知,明確規(guī)定了App的隱私和權限政策。趙煒告訴記者,反詐App所需用戶開通的權限,同樣嚴格遵守這一規(guī)定。
“我們不是全面關注所有注冊用戶手機上的一切操作,從中判斷哪些涉詐。我們是反過來的。”趙煒用新冠疫情的流行病學調查打比方,“一個詐騙電話,就像一例已確診新冠肺炎的病人。民警追蹤詐騙電話接觸過的人,就像醫(yī)生追蹤新冠病人的足跡。醫(yī)生得知新冠病人接觸過誰,再對誰進行核酸檢測和隔離。民警發(fā)現(xiàn)詐騙分子聯(lián)系了誰,就向誰發(fā)出反詐預警!
安裝后就徹底安全了?
因為在短視頻平臺上,與身著奇裝異服的網紅直播連線推廣反詐App,河北秦皇島的民警老陳突然火爆全網,也讓網友感受到了基層民警的用心!皣曳丛pApp有多!钡脑~條,也一度沖上了微博熱搜榜。
趙煒表示,“全民反詐”研發(fā)初期最主要的功能并不是預警,而是集中向用戶宣講反詐知識,F(xiàn)在反詐App中最主要的內容,仍是各地典型電信詐騙案例故事。其中有視頻短劇,也有騙子打電話時的實況錄音,目的就是讓更多群眾能夠明辨:什么樣的情況,肯定是詐騙,千萬別上當。
“反詐并不是一款App就能實現(xiàn)的,也不是公安機關獨自就能解決的,還需要全社會很多機構的共同參與配合!壁w煒說,“因為詐騙手段層出不窮、受騙情況五花八門,作為個人確實應積極了解反詐知識,提升自己的防范意識,就像中醫(yī)‘治未病’,西醫(yī)‘打疫苗’!
(張思琦、劉如伊、蘇敏珊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