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周年
您的位置:中國臺灣網  >   臺灣頻道  >   文化科教  >   正文

臺灣學者鄭道聰泉州開講閩南文化:精神相通最重要

2015年10月20日 08:07 來源:中國新聞網 字號:       轉發(fā) 打印

臺灣學者鄭道聰泉州開講閩南文化:精神相通最重要

  19日臺灣學者鄭道聰泉州開講閩南文化。(廖靜 攝)

  “盡管閩臺兩地青年能共講閩南語,但最重要的是要精神相通!19日,臺灣臺南市政府文獻委員鄭道聰跨越海峽,來到福建泉州華僑歷史博物館開講“閩南文化在臺灣的演變”,探尋閩南文化與臺灣文化的淵源。

  說到“閩南文化”,鄭道聰顯然很內行。他說,在臺灣的閩南文化經歷兩個過程,一是大陸化,二是本土化。為此,他圖文并茂,利用歷史圖片、歷史典故、文獻資料等多個方面展示“閩南文化”如何“游走”臺灣。

  鄭道聰表示,現(xiàn)如今臺灣民眾對媽祖、關帝爺信仰較為廣泛、濃厚,而這些“神”都是來自大陸。閩南文化在臺灣流變的特征很明顯,即使是在日據(jù)時期,當時閩南語歌曲還被繼續(xù)創(chuàng)作著。

  如今在臺灣保存下來的中國文物,其中瓷器是福建漳州16世紀中期瓷器的延續(xù)!笆畟去六個留”,鄭道聰用廣泛流傳的閩南語歌謠道出了當年閩南人去臺灣的心酸,“廈門、石獅蚶江、福州馬尾等在這過程中逐漸成為渡臺的重要渡口!

  鄭道聰說,在臺灣的年節(jié)、民俗與大陸無異。據(jù)不完全統(tǒng)計,至今有近7000萬人在講閩南語。而臺灣的2300萬人口是閩南語的“忠實粉絲”。近年來,臺灣群體性回大陸尋根證明,大部分臺灣的姓氏也是源于大陸。

  如今,大陸與臺灣的閩南文化交流活動開展得有聲有色。除了學者互相講學外,“蚶江對渡、天后宮祈龜、媽祖廟進香……兩岸共慶民俗活動絡繹不絕;南音、高甲戲、歌仔戲等閩南傳統(tǒng)文化交流不斷。

  兩岸還保留一些特有的民俗,如七娘媽生做16歲,送王爺船等。兩岸民眾熱衷自己的文化,常年來往于閩臺兩地的鄭道聰先生覺得,閩南文化研究需要兩岸合作。這次,他邀請泉州僑聯(lián)、博物館等人士共同合作,一起解決一些研究困境。

  鄭道聰談到,“我主要研究臺灣的民俗宗教跟傳統(tǒng)文化,常到大陸尤其是閩南地區(qū)一帶交流采風。”如果在臺灣文獻上發(fā)現(xiàn)有記載,他就經常叫大陸的朋友幫忙,共同找尋兩岸共有的民俗或者建筑淵源等。

  臺灣通俗文學《周成過臺灣》、鄭成功勸降荷蘭人的小故事、施瑯將軍關于臺灣的文獻描述、兩岸的鄭成功畫像收藏圖片……鄭道聰認為,臺灣民眾愛的不僅僅是大陸的文學藝術,還有對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一份深厚感情。

  在《安平晚渡》等渡臺的清代畫家的作品中,大都描寫去國懷鄉(xiāng)的情懷。研究文獻的鄭道聰指出,在一幅《赤嵌夕照》的作品中,不再只有去國懷鄉(xiāng),更多的是作者對居住地的自然美景的贊美。然而,在臺南城市的歷史圖片中,有文廟、關帝廟、西方建筑等,與泉州、漳州等閩南城市無異。

  作為臺南市傳統(tǒng)文化研究人,鄭道聰不僅致力于兩岸的文化研究,也非常關注兩岸的未來。他認為,閩南文化在兩岸的交流,傳遞的不僅僅是文化技藝,它的背后是一個更為廣闊的空間。臺灣和大陸有著緊密的關系,應該好好把握!(廖靜)

互動社區(qū)
熱帖| 博文
關于我們 | 本網動態(tài)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lián)系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絡傳播視聽節(jié)目許可證0107219號
中國臺灣網版權所有

嫩江县| 南阳市| 成安县| 巴楚县| 绥化市| 大足县| 宝应县| 泗水县| 方正县| 元氏县| 潼关县| 侯马市| 太仓市| 嘉峪关市| 日喀则市| 简阳市| 竹溪县| 庆城县| 昌黎县| 宿迁市| 兴海县| 白沙| 荆门市| 灵山县| 金寨县| 南投县| 琼海市| 南宁市| 隆安县| 香河县| 平果县| 屏边| 会理县| 哈巴河县| 瑞安市| 棋牌| 岳池县| 朝阳区| 韶山市| 年辖:市辖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