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jīng)貿(mào)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周年
您的位置:中國臺灣網(wǎng)  >   臺灣頻道  >   文化科教  >   正文

喚醒歷史 撫慰將來——兩岸記者重走臺灣抗日之路

2015年09月02日 13:32 來源:中國新聞網(wǎng) 字號:       轉發(fā) 打印

  如果歷史在記憶中沉睡,未來可能重蹈覆轍。

  在臺灣苗栗縣頭份鎮(zhèn)的“仁愛公園”,連日陰雨中,手握土槍、腰挎大刀的徐驤雕塑英姿神武。他是一位乙未戰(zhàn)爭時期的臺灣抗日領袖,其英雄事跡卻一度封塵于史書中。

  徐驤,1858年出生于臺灣苗栗,為客家子弟,秀才出身,文武兼?zhèn)洹?895年清廷戰(zhàn)敗割臺,當年38歲的徐驤散盡家財號召鄉(xiāng)民組成“田賦軍”,與吳湯興、姜紹祖共結義師抗日,先后參與由北到南共12次抗日戰(zhàn)役,是年10月在臺南曾文溪之役壯烈成仁。

  《臺灣省通志》記載,斗南一役中,面對日軍,徐驤率數(shù)十人欲伏險以擊,“中彈后,躍起而呼曰‘丈夫為國死,可無憾!’”

  如是抗日事跡,徐驤后代子孫早年對此卻一無所知。

  在中國人民抗日戰(zhàn)爭勝利70周年之際,由臺灣中時集團《旺報》主辦的“兩岸記者重走臺灣抗日之路”活動車行至此。

  徐驤的同族宗親、苗栗縣政府秘書徐沐蘭向記者介紹,造成“歷史的沉睡”原因有二,一是日據(jù)時期,殖民統(tǒng)治當局對抗日英雄的事跡刻意隱瞞和封鎖消息。二是迫于被殘酷殖民統(tǒng)治壓力,家族為了血脈延續(xù),也慎談此。兩三個世代后,其事跡自然口耳失傳。

  直到2010年,在相關學者和宗親會史料研究和努力下,被民間稱為“臺灣抗日領袖第一人”的徐驤事跡,終得彰顯。其銅像落成,并與記載其生平故事和抗日歷史足跡的浮雕共同樹立于“仁愛公園”,后正式更名為“徐驤紀念公園”。

  此后,每年農(nóng)歷3月6日徐驤冥誕,徐氏宗親會都會與徐驤后代前來祭拜。

  緬懷英勇事跡,也期盼其奮戰(zhàn)到底之忠義精神讓更多人了解并世代相傳。適逢徐驤壯烈殉國120年,細雨中,兩岸記者在徐驤雕塑前默默行禮致敬。

  “不死于家鄉(xiāng),永為子孫紀念;而死于臺灣,永為臺民紀念耳!边@是臺灣抗日烈士羅福星1914年因主導抗日的“苗栗事件”而被日本殖民統(tǒng)治當局執(zhí)行絞刑前的遺言。

  這位出生于印尼雅加達華裔家庭的抗日烈士,在輾轉居住印尼與臺灣期間,切身感受到殖民主義殘酷剝削和壓迫,體會到“無國就無家”的苦楚。1912年起,他從大陸赴臺,投身“驅逐日人,恢復臺灣”。1913年他在苗栗縣召開同盟會臺灣支部大會,號召“在日本強權壓制下的臺灣人民,除以革命手段推翻日本帝國主義以外,別無自救之路。”事敗被捕,羅福星的生命永遠定格在29歲。

  在獄中,曾有獄吏問其生性有何短處,羅福星回答,“自忱只有愛同胞長處,別無任何短處。”

  1945年,苗栗縣大湖鄉(xiāng)興建昭忠塔,安措羅福星烈士遺骸。2000年,“羅福星紀念館”也在同一地建成。大湖鄉(xiāng)鄉(xiāng)長胡娘妹在接受兩岸記者采訪時表示,希望羅福星愛國家,愛同胞的偉大精神,可以為世人傳頌。

  當兩岸記者沿著臺灣抗日志士的足跡行至南投霧社,久日陰雨的天空露出燦爛陽光。

  1930年,日據(jù)時期重要的抗日運動“霧社事件”領導人、臺灣賽德克族莫那·魯?shù)滥骨埃?2歲的族人達克斯·巴萬講述起當年霧社抗日的故事。這個故事也隨著電影《賽德克·巴萊》而為更多人知曉。

  曾在電影中飾演族人的賽德克老人巴坎·娜威用其族語唱起一首歌,描述在日本統(tǒng)治下,族人顛沛流離的生活。歌聲曠遠而憂傷,訴說著老人的心聲,“那樣的日子太苦了,我們不愿意它再來。”(完)(邢利宇 石龍洪)

互動社區(qū)
熱帖| 博文
關于我們 | 本網(wǎng)動態(tài)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lián)系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wǎng)安備110102003391
網(wǎng)絡傳播視聽節(jié)目許可證0107219號
中國臺灣網(wǎng)版權所有

龙门县| 历史| 长寿区| 秭归县| 东乌珠穆沁旗| 黔江区| 涿鹿县| 荔浦县| 湾仔区| 东至县| 虎林市| 江西省| 达拉特旗| 信宜市| 昆山市| 陵川县| 黔江区| 元阳县| 台北县| 白山市| 卢氏县| 阳春市| 仁化县| 隆安县| 宝山区| 桑日县| 辽宁省| 桐梓县| 绥江县| 彭水| 丰台区| 河池市| 马尔康县| 温宿县| 承德市| 武鸣县| 普安县| 望城县| 昌江| 惠水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