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日視點:救災重建成島內主要話題

時間:2009-08-24 09:28   來源:中國臺灣網

  莫拉克臺風雖已離開臺灣,救災進程還在與時間賽跑。上周的島內,幾乎所有話題都仍然圍繞救災展開。馬當局何以“前門淹水后門失火”?怎樣用正面眼光看待救災與重建?不要抹煞了大陸的善意、期望民進黨暫時休兵……

  馬當局遭遇執(zhí)政危機
 
  正當馬當局為救災復建工作勞心勞力之際,各方檢討聲浪如滾滾泥石流鋪天蓋地而來,馬英九、劉兆玄一再向災民道歉,劉并釋出9月初之前“內閣全盤改組”、“自己也一并檢討”的訊息,顯示馬當局處境直如“前門淹水,后門失火”。

  臺灣《中華日報》21日社論認為,除在野黨外,電視名嘴居然一夕之間都變成治水專家,只有說三道四、罵大街式的批評,少見善意的建言。如果說“八八水災”是天災——自然臺風洪水災變、人禍——土地無限度受摧殘所造成,馬當局執(zhí)政危機則不無人為操作出來的成分。

  臺大政治系教授石之瑜19日在香港中評社發(fā)表文章說,批評臺當局救災不力,在政治上是絕對的討好而安全,名嘴與政客難過心傷的事實不妨礙他們見獵心喜、夸大渲染的另一事實同時發(fā)生。消費馬英九是他們直接的動機,消費災難則是間接的效果。所以,在看起來激動的批判背后,是經過算計的政治理性。

  臺灣《新生報》21日社論指出,一旦社會陷入重大災難中,如何團結民心使在不憂不懼下全力投入救災工作為當務之急,追究失職官員責任、甚至討論領導人統(tǒng)御能力固屬重要,但此時仍應秉持救災第一原則,拯人于水火中,終究要比口水戰(zhàn)重要得多!

  正面看待救災與重建
 
  臺灣《中國時報》23日社論分析了島內的現狀:水災似乎讓臺灣社會陷入了集體的歇斯底里,無論是當局官員還是老百姓,大家似乎都很缺乏安全感、非常焦慮不安,隨時隨地都會爆發(fā)沖突與對立。

  社論指出:災后復建的道路非常漫長,臺灣必須要整合力量、心手相連才有辦法從大地的傷口、人心的傷慟中找到重新站起來的力量。馬當局有很多該學習的功課,臺灣無論是土地或心靈也都有很多必須修復的地方。我們要學習用積極的心態(tài)、正面的眼光看待生命、看待周遭的人事物──我們得明白,讓一個社會能夠運作下去的從來不是恨,而是愛的力量。信心來自手牽著手、心連著心的彼此依賴;大難過后,臺灣要協(xié)力、合作才有出路。
 
  不要抹煞了大陸的善意
 
  去年汶川地震時,臺灣各界積極捐輸;此次臺灣風災,大陸方面同樣也表示了關懷之意;然而,由于兩岸關系的特殊性,仍有一些令人遺憾的地方。

  臺灣《中央日報》網絡報21日社評對此指出,兩岸在面臨災難來臨時所展現的人道關懷,將是兩岸和平一項重要的社會基礎。兩岸和平不是只有上層的建筑而已,更重要的是下層人民的基礎。我們相信,少數人的不良言行不致于抹煞了大陸的善意;我們也相信,兩岸之間的善意會不斷地發(fā)酵與擴散,為兩岸和平帶來美好的明天。
 
  美國《世界日報》19日社論認為:同心協(xié)力救災是普世價值,也是國際社會的原則。這次大陸對臺灣的救援,使兩岸形勢的發(fā)展進入一個同理心,或者叫做“感同身受”的階段,兩岸中國人是一家,已經不是簡單的口號,這也應了中國人一句老話:患難見真心。
 
  期望民進黨暫時休兵
 
  盡管災區(qū)渾水已大半退去,島內政壇的口水卻未見減少。臺灣《中央日報》網絡報23日社評指出,連日來民進黨不時爆料指責臺當局官員,其中固然確有部分事實,但許多都十分牽強,甚至有捏造的不實消息,這樣極盡丑化官員之能事,頗有“入人于罪、何患無辭”的意味。我們認為救災賑災應該不分藍綠,斗臭官員整垮當局,對災民沒有一點幫助;職是之故,我們期望民進黨應該暫時休兵,讓當局可以好好救災重建。 (趙靜)

 

編輯:趙靜

相關新聞

圖片

赤水市| 乌海市| 邓州市| 柳河县| 屏东市| 山阳县| 高雄市| 神池县| 阿拉善盟| 恩平市| 梁河县| 丹凤县| 芜湖市| 青川县| 陇西县| 巍山| 娄烦县| 曲沃县| 综艺| 天柱县| 静宁县| 那坡县| 宁都县| 高尔夫| 宜宾市| 陵水| 衢州市| 兰考县| 石棉县| 乐至县| 岗巴县| 肥乡县| 尚志市| 定兴县| 略阳县| 红河县| 武川县| 寿光市| 广昌县| 永新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