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中國臺灣網(wǎng)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兩岸政治分歧不應破壞民族認同

2014年06月03日 14:20:00  來源:中國臺灣網(wǎng)
字號:    

  據(jù)臺灣《中央日報》網(wǎng)絡報日前發(fā)表評論文章說,臺北市長郝龍斌透露,臺當局前“行政院長”郝柏村拒絕前民進黨主席施明德邀請參與提出“處理兩岸關系五原則”,原因是雙方在中華民族認同的議題上,意見不同。

  原先報載是因郝、施兩人對于最近所謂學運的立場不同。郝柏村認為一批學生違法占領“立法院”24天、一度攻占“行政院”,是企圖“政變”。而施明德則支持這批學生,施的女兒還到學生聚會場合鼓吹“革命”。因此,郝村柏拒絕了施明德的邀請。

  評論說,現(xiàn)在郝龍斌以郝柏村之子的身份作出上述表示,無疑是權威的真相。眾所周知,郝柏村是一位民族主義者,認同中華民族,而既然施明德在民族認同議題上與郝不同,兩人便不可能在如何處理兩岸關系上,獲得一致看法,畢竟民族認同對于兩岸關系和平發(fā)展而言,是比“一個中國原則”更為基本、也比較寬松的基礎。

  兩岸人民同屬中華民族不僅是客觀的現(xiàn)實,也是海峽兩岸能夠共創(chuàng)和平、共謀發(fā)展的感情條件。國民黨的民族認同,從來都不是問題,其黨章的第二條還載有“為中華民族之整體利益而奮斗”。與此相反的是,民進黨人士從未表示認同中華民族,甚至還稱縱使臺灣居民是早期從大陸移民來的,仍可以“臺獨建國”。

  至目前為止,所有的民意調查均顯示,多數(shù)臺灣居民一方面自認是臺灣人,另方面也認同中華民族,這對民族意識普遍強烈的大陸社會來說,使得海峽兩岸很有機會從過去的對立,進而為當前的和解,再進而為未來的融合。反之,如果多數(shù)臺灣居民無意認同中華民族,那么臺灣就可能成為大陸社會的敵視對象,兩岸和平、共同發(fā)展也就將化為泡影。

  施明德等人提出的“五原則”,有無可行性,終究要看大陸是否積極回應。而兩岸各界的政治主張有所分歧,本屬兩岸分隔狀態(tài)下的平,F(xiàn)象,毋須期待短期內能夠化解。然而,兩岸的民族認同卻不可因政治分歧而出現(xiàn)分化,否則只會使得政治分歧加深加重,斷送雙方共同和平發(fā)展的機會。

瀏覽精彩評論 進入評論頻道

 

[責任編輯:李杰]

海峽時評
深度幕后
七日視點
視頻
田阳县| 牙克石市| 隆昌县| 翁牛特旗| 东至县| 思南县| 康乐县| 江孜县| 仁化县| 开化县| 和硕县| 波密县| 虹口区| 缙云县| 潜江市| 绵竹市| 资溪县| 龙海市| 凤山市| 垫江县| 固镇县| 巩留县| 望江县| 布拖县| 颍上县| 如东县| 淮滨县| 昆山市| 威宁| 壤塘县| 镶黄旗| 习水县| 桐乡市| 永安市| 阿拉尔市| 封丘县| 璧山县| 微山县| 云林县| 民权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