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中國臺灣網(wǎng)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臺灣大統(tǒng)假油事件印證無商不奸?

2013年10月24日 09:39:00  來源:中國臺灣網(wǎng)
字號:    

  大統(tǒng)假油事件近日在島內(nèi)被炒得紛紛揚揚,引發(fā)民眾對于食品安全的憂慮.面對臺灣“立法委員”的質(zhì)詢,臺當局“衛(wèi)生福利部”部長邱文達表示:再怎么嚴格,人心險惡是很難克服的。臺灣《中央日報》網(wǎng)絡版24日發(fā)表社評說,無法茍同邱的回答。

  社論說,這一次大統(tǒng)假油事件案發(fā)至今,據(jù)媒體報導,臺當局已經(jīng)處以2,860萬元(新臺幣,下同)罰金,未來可能再增加600萬元。臺當局宣稱這已是破紀錄的罰金,但我們要說,這是在舊觀念下的罰金,根本不會有任何嚇阻的效果。

  先談觀念上的問題。經(jīng)濟學上有所謂的“外部性”的觀念,主要是指生產(chǎn)者在生產(chǎn)的過程中,對環(huán)境造成污染,這個成本就是所謂的外部成本,但并沒有納入生產(chǎn)成本之中,而是由社會所有的人來共同分擔。為了防止污染,經(jīng)濟學家一致主張外部成本要內(nèi)部化,才符合公平的原則,也才能進一步防止企業(yè)對環(huán)境的污染。然而由最近一連串的食品安全事件,我們認為在經(jīng)濟活動中,不只有成本“外部性”的問題,也有傷害“外部性”的問題。

  何謂傷害的“外部性”,也就是在食安事件中,受害的不只是投資人、以及消費者,更包括了產(chǎn)業(yè)界、乃至于整個社會。我們可以舉兩個例子來說明。臺灣的食品有很多是銷往外國以及中國大陸,一旦出現(xiàn)重大食安事件,其它廠牌的相關產(chǎn)品,即使沒有問題,可能在檢驗上要經(jīng)歷更多的關卡與手續(xù),甚至于根本全部暫停出口。另外一個例子是兩岸交流的過程中,大陸民眾對臺灣的產(chǎn)品也比較有信心,因為他們相信臺灣的制度比較能防止黑心商品,這就是臺灣社會整體建立起來的信譽。然而一連串的食安事件出現(xiàn),必然嚴重傷害臺灣的信譽。以上這兩個例子都是所謂的傷害“外部性”,在我們目前制度設計中,卻完全沒有納入考量。

  把傷害“外部性”納入考量,至少可以做到四件事。第一件事是提高罰金的金額,第二件事是提高檢舉獎金,而且有了理論上的依據(jù)。根據(jù)媒體報導,大統(tǒng)假油事件的檢舉人可以獲得罰金的5%做為獎金,大約一百五十萬元左右,這樣的金額與大統(tǒng)所造成的傷害,實在是小巫見大巫,既不足以形成誘因,更無表彰的效果。因此,我們主張立即提高檢舉獎金的比率。

  第三件事則是將罰金做為強化食品安全的費用,?顚S谩o可諱言,檢驗以及認證需要龐大的人力與機器設備,在臺當局預算有限的情況下,應該多多利用罰金來強化人力與機器設備。

  第四件事是建立連帶責任制,使參與廠商能產(chǎn)生監(jiān)督作用。舉例來說,臺糖請大統(tǒng)委外代工,臺糖就必須負起連帶責任,不能兩手一攤,有如受害者一樣。塑化劑與毒淀粉事件發(fā)生時,某些知名大廠用了其原料,卻不負檢驗與認證責任,而作無辜的表示。

  我們?nèi)绻荒軓挠^念與制度上加速改革,相信大統(tǒng)食安事件絕對不會是最后一件。此時此刻,臺當局再不拿出擔當,又如何挽回即將崩盤的人民信心呢!

  社論還說,自古以來即有所謂“無商不奸”的說法。商人為了追求利益而昧良心,根本就應該在臺當局設計制度的考量之中,怎么可能用人心險惡這樣的說詞來為當局卸責。不過,此時責備臺當局已無意義,但在保障食品安全的觀念與制度上,提供這些建議,希望對食品安全的處理有所裨益。

瀏覽精彩評論 進入評論頻道 

 

[責任編輯:李杰]

相關內(nèi)容
海峽時評
深度幕后
七日視點
視頻
兖州市| 搜索| 田阳县| 镇远县| 上犹县| 仙桃市| 保山市| 陆丰市| 乐业县| 句容市| 花莲县| 丹凤县| 建宁县| 汉川市| 乐平市| 和政县| 莱西市| 五原县| 甘孜县| 敖汉旗| 滕州市| 舟曲县| 侯马市| 汾西县| 奉节县| 淮滨县| 焦作市| 闽清县| 铜山县| 禄丰县| 屯留县| 武陟县| 个旧市| 温泉县| 德昌县| 安平县| 台东市| 安溪县| 郴州市| 房山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