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細胞移植配對已經很不容易,卻不料,20歲的上海捐髓志愿者,在23歲江蘇靖江白血病女孩術前清髓、性命交關的當口,因為父母的反對,再一次反悔了。這確實是一件非常遺憾又無奈的事情。揚子晚報昨日報道,得知捐髓女孩再次從醫(yī)院“出逃”后,網上對她的指責也是鋪天蓋地。盡管生命垂危,但白血病女孩卻多一份堅強與寬容:“我不怨她……那么小的女孩肯定也是她父母的寶貝,我可以理解她父母的想法!
作為旁觀者,切莫“站著說話不腰疼”。就如報道中上海紅十字會姜女士同情志愿者女孩所言,“她的壓力真的很大,生活、學習都不怎么正常了,她也只是一個小女孩,懇請大家不要給她更多的指責”。站在這個女孩的立場,她也是“父母之命不可違”,總不能因此“毀”了親情。捐髓是講究自愿的,就是立遺囑,只要人活著,說反悔就有反悔的權利。畢竟我國對類似捐贈行為,尚無相關的法律來規(guī)范、制約與保障,我們應該理解捐獻者在想救人時,又不得不考慮自身健康這樣的顧慮。因此,也得尊重當事人捐與不捐的意愿。
雖然“二次反悔”讓人感情上一時難以接受,但志愿者女孩能夠第二次到醫(yī)院準備捐獻,可見是有誠心的。只是很少人去分析這“二次反悔”背后的原因,很多人僅從表面“糾纏”,于是一時“沖動”起來。
父母與子女血脈相連,非常理解父母對子女健康的關切與擔憂。試問,非醫(yī)學專業(yè)人士有多少是清楚捐獻骨髓到底是怎么回事?不可諱言,以往我們聽到的基本是籠統(tǒng)的“對身體無害”(尤其獻血),但現在人們從網上不時看到負面的東西(當然也包括誠信缺失),就會使人陷入“有害”的疑慮之中。如果一味宣傳“好聽的”東西,卻又不普及相關知識,更不愿說明骨髓捐獻對捐獻者是否有損害、程度怎樣,反而讓捐獻者從其他途徑得到不好的或錯誤的信息,影響捐獻決定。明明白白捐獻,這起碼是對捐獻人的尊重。用科學證據來說服,可以解除不少疑慮與恐懼心理,讓捐獻人權衡得失后再捐,也是對捐獻人的公平。
救助生命,是大愛,也是大事。既是大事,就得重視。不但要“明示”,還要制度和法律支持,我們已經有一系列的法律規(guī)章,但是不是足以保障和規(guī)范捐獻人、受捐人、相關各方的權利與義務?比如有職能部門、保險公司等為捐獻人提供健康保證。一位在國外做過捐獻的網友說,幾率是個很神奇的東西,不排除在手術中有生命危險,應該立法完善捐獻者的利益和生命保障,“在國外我就被送到當地法院簽了公證”。(王國榮)
[責任編輯:樊玉嬌]
The requested resource has been assigned a new permanent UR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