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民心工程緣何遭遇“習慣性質(zhì)疑”

時間:2014-05-16 13:56   來源:新華網(wǎng)

  這是一個奇怪的現(xiàn)象:只要哪里有垃圾處理項目,哪里就會有民眾反對。誰都希望“垃圾圍城”現(xiàn)象得到解決,但誰都不愿意將垃圾處理項目建在自家周圍。明明是民心工程、惠民工程,為啥頻頻遭遇“習慣性質(zhì)疑”?

  一問:為何垃圾處理廠建到哪里,社會矛盾就聚集到哪里?

  此次杭州“5·10”事件絕非偶然,近幾年,全國各地,但凡哪里要建立垃圾場,無論是填埋場,還是焚燒廠,都會引起附近居民的強烈反對,反對的理由最主要是擔心污染問題。最直接最激烈的反應,就是聚集抗議反對,引發(fā)群體性事件。哪里有項目,哪里就反對,似乎已成慣性,為啥頻頻成為矛盾焦點、燃點?在回應公眾疑問的時候,很多地方政府做的是不到位的。事前有沒有全面公開項目詳情?是否組織過有群眾參與的聽證會?當政府與群眾間信息“溝通”不暢,群眾只能以“小道”消息獲得知情權的時候,必然會產(chǎn)生矛盾。

  二問:為何民心工程民眾如此不領情?

  毋庸置疑,建立垃圾處理項目,解決日益凸顯的“垃圾圍城”難題,是民心工程、惠民工程,緣何得不到公眾的理解和支持?從公眾角度看待此問題,“避鄰效應”是反對項目的主要考慮,都希望垃圾得到科學有效的處理,但都不希望垃圾廠建在自家門口。導致的結果是,政府的“民心工程”從民心出發(fā),卻沒有抵達民心。如何解決這個問題,地方政府的相關工作需要做得更細致、更直抵民心。比如做好對垃圾處理項目的宣傳工作,甚至邀請群眾參觀已經(jīng)建好的垃圾處理廠等?謶滞窃从跓o知,只有近距離的讓百姓與垃圾處理工程接觸,才能消除他們對污染的擔憂,才能理解政府的良苦用心。

  三問:政府怎樣才能改變以往“決策高高在上”的慣性思維,做到依法、公開行政?

  “5·10”事件后,杭州市政府保證,項目在沒有履行完法定程序和征得大家理解支持的情況下,一定不開工。在民眾表達了激烈反對、封堵道路后,這樣的承諾似乎晚了一步。項目本身沒有問題,但項目的決策過程卻出了問題。先決策后告知的行政慣性思維已經(jīng)無法適應現(xiàn)今民眾在涉及到公共利益事件上強烈參與、強烈要求公開透明的訴求。在改革攻堅期和矛盾凸顯期,政府如何改變“決策高高在上”的慣性思維,從與民眾的對立到得到民眾的支持,體現(xiàn)了政府的施政智慧。做到依法行政、公開行政,既是民眾對政府的期望與訴求,也是政府未來的施政基礎。在涉及公共利益事件上,堅持民主決策機制絕不能走過場、做樣子。是否做好了調(diào)查研究?是否傾聽了社情民意?是否在重大事項上做到了社會公示和聽證?只有回答好這些問題,才能避免類似“5·10”事件的重演。(底東娜)

編輯:張潔

相關新聞

圖片

常山县| 平湖市| 大姚县| 新宁县| 寿宁县| 辽源市| 迭部县| 竹山县| 舟山市| 礼泉县| 河西区| 西乌珠穆沁旗| 扎兰屯市| 五家渠市| 广宁县| 富裕县| 乌拉特后旗| 永丰县| 普兰县| 横峰县| 喀喇| 丽水市| 子洲县| 建昌县| 胶州市| 阿巴嘎旗| 开封市| 宣恩县| 阿拉善盟| 龙山县| 丹寨县| 丁青县| 巧家县| 灵川县| 沛县| 台北市| 宁陵县| 兴业县| 保山市| 囊谦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