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臺灣網(wǎng)
2017年11月02日 17:30:00A
【題記】今年是海峽兩岸同胞打破隔絕狀態(tài)開啟交流交往30周年。30年來,兩岸人員往來和經(jīng)濟、文化、社會聯(lián)系達到前所未有的水平,為兩岸關(guān)系緩和、改善與和平發(fā)展奠定了基礎(chǔ)。兩岸同胞在30年的交流交往中,既共同見證了兩岸關(guān)系跌宕起伏的發(fā)展歷程,也發(fā)生了許許多多令人難忘的故事。一段文字講述感人故事,一張照片記錄精彩瞬間,一段視頻珍藏難忘記憶;仡欉^去,展望未來,有這樣一群人,他們是過去30年來兩岸關(guān)系發(fā)展中的親歷者、推動者和見證者,以及關(guān)心和支持兩岸關(guān)系和平發(fā)展的海內(nèi)外同胞。他們通過講述自己或身邊人所經(jīng)歷的真實故事,續(xù)寫“兩岸一家親”同胞親情。
【本文導讀】“30年前,臺海陰云密布,同胞隔海相望,多少家庭妻離子散,音訊全無,長夜痛哭,留下刻骨銘心的傷痛和無法彌補的遺憾……30年前,兩岸經(jīng)濟幾無交匯,寄一封信、打一個電話都障礙重重……”臺商秦鈺勛怎么也沒想到,一場偶然參加的會議,竟圓了自己半生尋根的夢,而這一切還要歸功于一本泛黃了的工作筆記,它記錄的是30年前,兩岸打破隔絕后,弟弟的尋親之路。30年來,哥哥的后人往返兩岸,兜兜轉(zhuǎn)轉(zhuǎn),見證了兩岸交流、發(fā)展、融合的整個過程,也在歷經(jīng)了無數(shù)次的希望與失望后,終于在兩岸交流的第30個年頭,又憑借著這本筆記找到了自己的根……
三十年前的手寫尋親筆記
作者:“川越海峽”微信公眾號
在四川的這幾天,臺灣商人秦鈺勛像是做了一場夢。
這一縷鄉(xiāng)愁就如一根無形的線,牽引著51歲的秦鈺勛“回家”:凌雲(yún)山下,南充高坪區(qū)青蓮鄉(xiāng),那是秦鈺勛魂牽夢繞的故鄉(xiāng)。
1949年,他的父親秦光全隨部隊去了臺灣,后因意外離世,故鄉(xiāng)成為秦鈺勛心中的謎團,也成了父親的終身遺憾。
此行四川,秦鈺勛本是為參加今年的西博會而來,沒想到竟然找到了親人,還找到一張上世紀80年代自己的全家福。照片泛黃,有些模糊,卻滿滿都是回憶。他情不自禁流淚:“這就是父親終日記掛在心的故鄉(xiāng),現(xiàn)在早已不是當年的模樣。如果他能看到家鄉(xiāng)的變化,該有多好啊……”
今年正值兩岸交流30周年。30年前,秦光全在四川的弟弟,也在尋找自己遠在臺灣的哥哥。30年后,雖然兩位老人已故去,但他們的后人終于得以相認。
父親意外離世 故鄉(xiāng)和親人成謎團
秦鈺勛是家里的長子,他有2個姐姐和2個弟弟。17歲那年的母親節(jié),家里人都在包餃子。父親出了一趟門,不料出了意外,突然離世。
生前,父親總念叨,想回四川老家看一看。這一愿望終成遺憾。
秦鈺勛眼里,秦光全是一個嚴厲的父親,但也充滿智慧。秦鈺勛上學時,父親帶著一根藤條到學校,告訴老師:“這小子調(diào)皮,藤條打斷了,我再送一根來。”父親也曾拿給他25把串起來的鑰匙,讓他找出能開鎖的那一把。四書五經(jīng)、論語等,父親也曾口口相傳。
父親突然離世,很多事沒有交代。故鄉(xiāng)成為秦鈺勛心中的謎團,只知道父親是四川南充人,具體在哪,沒來得及問。
兩岸隔絕親情散落 童年記憶全是“四川”
故事還得從那個戰(zhàn)火紛飛的年代說起——
“我的父親秦光全于1917出生在‘順慶府四川東路’,后來他成為一名軍人!鼻剽晞渍f,1949年,他的父親跟隨部隊前往臺灣,從此再沒有回到過家鄉(xiāng)。
雖然遠隔千山萬水,但秦光全無時無刻不在想念著家鄉(xiāng)。
“每逢新年,我們家的團年飯就會有臘肉、香腸這些四川菜肴,全部是父親親手制作的, 這些都是很溫暖的記憶!鼻剽晞渍f,父親的廚藝很好,常常給家人做川菜,“回鍋肉、粉蒸肉、臘肉、香腸……他都做給我們吃,他炒菜的時候還特別喜歡放辣椒和花椒,雖然又麻又辣,但我非常喜歡吃!”
逢年過節(jié),秦光全便備上好酒好菜,邀戰(zhàn)友到家中相聚。每到這個時候, 秦光全就會說四川話,秦鈺勛也跟著學會了不少四川方言。
秦光全的不少戰(zhàn)友在臺灣孑然一身,并未娶妻生子。年幼的秦鈺勛非常喜歡這些叔叔伯伯,與他們很親。父親的戰(zhàn)友周松和文樹清是廣安市武勝縣人、劉世昌是資陽市安岳縣人、彭有生是重慶云陽人、彭登友是重慶豐都人……飯桌上,他們總是念叨著“四川”二字,他們或在討論故鄉(xiāng)今年收成好不好,母親做的飯香得不得了,或就連父親的責罰現(xiàn)在想起來都是好的……此時的故里,活在他們彼此的回憶里。他們具體說了什么,秦鈺勛當時太小,現(xiàn)已記不清了。但是,他清晰記得,一頓飯總是歡笑開始,哭泣結(jié)束,最后總能聽見一些嗚咽的聲音,一聲聲輕喃“娘——”
男兒有淚不輕彈。就算常年在外,故鄉(xiāng),在他們心里,終究份量太重。
如今,跪在父親曾經(jīng)生活過的地方,秦鈺勛流著眼淚說,他終于找到了自己的根。
尋根之路 認親先背字輩譜
“仁志申儀士……禮義忠良正,光玉長年佑……(音)”每行5個字,8行共40字,能為40代人命名。
這是秦鈺勛家族的字輩譜。他能熟練背誦。父親告訴他,一定要記住這個字輩譜。如果有一天能回到大陸,這是尋找到親人的重要線索。
字輩是中國傳承千年的重要取名形式,也是中國古代一種特別的“禮”制,它一直延續(xù)到現(xiàn)代。雖然現(xiàn)在不少年輕人對字輩不太熟悉,但老一輩卻很重視。秦鈺勛的太爺爺叫秦良炳,爺爺叫秦正富,父親叫秦光全,都是嚴格按照這個字輩取名。
“在我很小的時候,父親就讓我和弟弟們背秦家的家譜,我想,那個時候他就是要讓我們記住,我們的根在四川南充! 秦鈺勛說。
2015年,秦鈺勛第一次到大陸,他在網(wǎng)上發(fā)帖尋親。此后,他接到了約上百個電話。每次接到電話,他先請對方背“字輩譜”,但均未有人對上。當時的他,已有些泄氣。
2016年4月,他終于來到四川,參加“中外知名企業(yè)四川行——四川臺灣產(chǎn)業(yè)合作推介會”,F(xiàn)場,他告訴四川省臺辦主任周敏謙,自己的父親是四川人。父親遺憾離世,終未回故土,他不知道老家的親人現(xiàn)居何處。幾十年過去了,他可能找不到分散在老家的親人了。
“怎么會找不到?一定找得到!敝苊糁t給他打氣,語氣很堅定。
這,讓秦鈺勛又燃起了一線希望。
意外圓夢 30年前的工作筆記 “鎖定”親人住址
“父親到了臺灣后,直到去世都沒有回過南充,這成為了他一生的遺憾。”秦鈺勛說,他一直想要完成父親的心愿,替父親回家看看。據(jù)父親說,老家還有許多親人。在他模糊的記憶里,父親曾經(jīng)提到自己出生的地方,小時候上過私塾,家中有一個姐姐和一個弟弟。但是,由于時間太過久遠,秦光全從軍期間的相關(guān)資料已被損毀,除了知道父親是四川南充人外,秦鈺勛也沒有更多的線索。秦鈺勛也不清楚姑姑和叔叔的名字,他唯一能想到的就是,父親秦光全是“光”字輩,按照那個年代,姑姑和叔叔的名字里也應該有“光”字?赡铣淠敲创,僅憑這些線索,無異于大海撈針。因此多年來,“尋親”就像一個不可能完成的夢想,縈繞在他的心頭。
今年9月,2017中國西部(四川)國際投資大會召開,遂寧市投資環(huán)境推介會也于大會期間在成都世外桃園酒店舉行。遂寧市臺辦邀請了幾位臺商前來參會,其中就有通過遂寧市臺資企業(yè)昶輝集團臺干邱先生認識的秦鈺勛。收到邀請后,秦鈺勛第一時間就答應了,并且還將自己和四川的淵源告訴了遂寧市臺辦,表示想順便尋找下四川親人。
雖然可用的線索和資料很少,但遂寧市臺辦還是積極幫秦鈺勛出主意、想辦法,一邊帶著他參訪遂寧,一邊積極和南充市臺辦聯(lián)系,在《南充晚報》上登載了秦鈺勛尋親的消息,沒想到,竟然真的找到了知情人!
南充市高坪區(qū)原臺辦主任岳國超,在《南充晚報》上看到了這則消息,一下子就勾起了自己的回憶。翻閱30年前的工作筆記,在已經(jīng)泛黃的紙頁上,他果然看到了關(guān)于秦光全的記錄。
原來,30年前,秦光全在四川的弟弟秦光珍,也曾拜托當?shù)嘏_辦幫忙尋找自己遠在臺灣的哥哥。可30年前,兩岸隔絕,通訊落后,尋親談何容易!沒想到30年后,臺灣的親人又尋了回來!
千山萬水,阻隔不斷兩岸親人的血脈相連?恐@本工作筆記,秦鈺勛在四川的親人信息和住址被成功“定位”。岳國超趕緊和南充市臺辦取得了聯(lián)系。在遂寧市臺辦侯玉君副主任的陪同下,秦鈺勛立即前往南充,確認了父親的祖籍,原來并不在順慶區(qū),而是在南充市高坪區(qū)的青蓮鄉(xiāng)!
回家團聚 家族親人還有很多 會帶家人再回四川
南充市臺辦趕緊聯(lián)系秦光珍的家人,讓他們前來相認。在相認現(xiàn)場,秦光珍的家人找出一張泛黃的老照片,讓秦鈺勛分外驚喜。這是自己家的全家福,在照片背后,秦光全還將家人的名字一一寫上。落款“兄秦光全”幾字雖然模糊,但依然可辨認。名字下方的時間是“1982年”。
原來,1982年秦光全曾從美國寄回這張照片,但當時兩岸親人只能隔海相望。后來秦光全意外去世,也帶走了所有關(guān)于家鄉(xiāng)的線索。
9月19日是秦鈺勛人生中非常重要的一天!拔业耐榷际擒浀!鼻剽晞渍f,他在南充和親人們吃了一頓午飯,他的家族親人還有很多,來了兩桌人,很熱鬧。
“這次來四川,我感觸很深,這里的建設(shè)很好,經(jīng)濟發(fā)展也很快!鼻剽晞渍f,經(jīng)過多年的建設(shè),四川早已不是祖輩們離開時的樣子。他很遺憾,父親和他的戰(zhàn)友沒有親眼看到家鄉(xiāng)的建設(shè)。他說,一定會帶著家人一起再回四川,來祭祖、尋根。
“父親到了臺灣后,直到去世都沒有回過南充, 這成為了他一生的遺憾!鼻剽晞渍f。
盼望和親人相聚 要帶家鄉(xiāng)泥土回臺灣
秦鈺勛說,有了線索之后,他非常想找到秦家在南充的血脈,和自己的親人相聚。
“我?guī)砹伺_灣的泥土、鹽和米過來,我把南充的泥土、鹽和米融合在了一起,帶回去‘給’父親,我想告訴他,我一直謹記他的教誨,飲水思源,莫忘根與本! 他認為,這是老百姓賴以生存的三樣東西,兩者相融,有著特別的意義。
秦鈺勛說著,從口袋里掏出一個印有父親秦光全名字的瓶子,而在他身旁的口袋里,還有6個相同的瓶子。
“這六位叔伯是父親生前的四川籍戰(zhàn)友,可以說他們是看著我長大的!
秦鈺勛小心翼翼地將另外6個瓶子也拿了出來, 瓶身上印有“周登科、成都”,“文樹清、武勝”……等字樣。
秦鈺勛說,父親的六位老戰(zhàn)友在臺灣無兒無女,所以父親在世時,逢年過節(jié)都會邀請他們到家中做客。在秦鈺勛的兒時記憶里,最難以忘卻的是,每當父親端出四川味道的菜肴,叔伯們都會潸然淚下。
“叔伯們孑然一身,我一直把他們當作家中的長輩,所以對待他們和父親一樣!鼻剽晞状蛩阍诿髂昵迕鞴(jié)之前,到所有叔伯的老家去走走看看,帶回他們老家的泥土、鹽和米。
“明年清明節(jié),我就會帶這些‘寶貝’去祭拜他們,完成他們回家的遺愿!”
責任編輯:何建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