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紀頭一二十年間,中國文壇、女界以至整個社交界,曾有過“絳帷獨擁人爭羨,到處咸推呂碧城”的一大景觀。作為《大公報》的第一位女編輯,呂碧城聞名20世紀初京津地區(qū)。其詩詞創(chuàng)作也極受推崇,有“近三百年來最后一位女詞人”的譽稱。同時還是當時女權(quán)運動的領(lǐng)軍人物,創(chuàng)辦了京津一帶最早的女子公學——北洋女子公學。1912年袁世凱在北京出任民國臨時大總統(tǒng),呂碧城曾被聘為總統(tǒng)府秘書,1915年袁世凱準備稱帝,呂碧城遂辭官離京。
時光如荒野,歷史如洪流,曾經(jīng)叱咤風云、閃耀一時許多名人若干年后寂寂無聲了。前天在書店看見一本《呂碧城詞箋注》,上海古籍出版社,幾番摩挲,最后釋手。忽然想起龔自珍的一句詞,正好可形容這位有“近三百年來最后一位女詞人”之譽的呂碧城:十年千里,風痕雨點闌斑里,莫怪憐他,身世依然是落花。 如今說起呂碧城無幾人曉得,但在民國初年,她是以文詞彰顯于世,加上特立獨行的個性,一時“絳帷獨擁人爭羨,到處咸推呂碧城”。
呂碧城一名蘭清,字遁夫,號明因,後來又改為圣因,晚年號寶蓮居士。安徽省旌德縣人,生于清光緒九年(已是公元1884年)。她的父親諱鳳岐,字瑞田,光緒三年丁丑科進士,與詩人樊增祥(樊山)同年,曾任江西學政。她有二兄皆早夭。姊妹四人,長清揚,字蕙如;次美蓀,字眉生;碧城行三。三人皆以詩文名世,有「淮西三呂,天下知名」之稱。幼妹坤秀,亦工詩文,而碧城於姊妹中尤為慧秀多才,工詩文,善丹青,能治印,并嫻音律。
碧城雖然書香門第,幼時卻也經(jīng)歷了一番坎坷。碧城九歲議婚於同邑汪氏。十二歲時,呂父棄世,未幾,族人覬覦她家的財產(chǎn),唆使匪徒把母親嚴氏幽禁。時樊樊山任江蘇布政使,碧城以年家侄女的身分向樊山求援。她母親雖以此脫險,但因這件不名譽的事,她夫家汪氏提出退婚。呂家門祚衰微,無力反對。這對碧城來說,是一生中莫大的打擊。此后,碧城母女投奔在塘沽任鹽運使的舅父嚴鳳笙。
[責任編輯:劉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