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法蘭克福3月31日電(記者郇公弟)近來,全球貿易逆差國與順差國之間的一場國際大爭論正在上演。美國、英國、法國等主要貿易逆差國率先發(fā)起一場針對順差國的“大討伐”,德國、中國和日本等順差國被迫予以反擊。
在爭論中,一些曾經清晰的標準似乎正在模糊。順差與逆差、借債與儲蓄,孰對孰錯?這些問題亟須解釋清楚,以正視聽。
逆差國怪論迭出
論戰(zhàn)最早始于3月15日,法國經濟、財政與就業(yè)部長克里斯蒂娜 拉加德率先向德國發(fā)難。她說德國較低的勞動力成本侵害了歐元區(qū)鄰國的競爭力,德國的貿易模式對整個歐元區(qū)而言是不可持續(xù)的,她敦促德國應當考慮提高工資、增加消費,讓民眾更好地享受生活。
隨后,這種針對貿易順差國的批評在希臘、英國和美國媒體上“全面開花”,一時間怪論迭出。英國《金融時報》首席評論員馬丁·沃爾夫3月17日撰文《中德聯(lián)手削弱世界經濟》,他創(chuàng)造出“中德國”(Chermany)的概念,聲稱“一旦順差國的客戶破產,(德國和中國)對出口順差的依賴,必定會令它們自食其果”。
隨后,美國《商業(yè)周刊》3月25日發(fā)文《德國應該通過提高工資的雙贏戰(zhàn)略來幫助希臘》。28日,《華盛頓郵報》也稱“德國人的節(jié)儉阻礙了歐元區(qū)的增長”。
針對來勢兇猛的批評之聲,德國官員和媒體給予反擊。德國政府發(fā)言人克里斯托弗·斯特格曼斯說,德國的工資和消費并不是由國家制定,現在的問題不是如何讓德國慢下來,而是其他國家應當考慮如何趕上德國。德國《法蘭克福匯報》、《圖片報》等也陸續(xù)撰文,反擊德國出口不應當成為全球經濟失衡的替罪羊!赌系乱庵緢蟆分毖,法國不尋找自身原因,卻怪罪德國,這是法國軟弱、不自信的表現,并號召“法國人快向德國人學習”。
不可緣木求魚
全球經濟危機過后,世界各國探索走出危機之路。但試圖單純通過解決貿易逆差來解決自身問題,無異于緣木求魚。
“解鈴還須系鈴人”,要走出當前危機,首先需要了解危機爆發(fā)的真正原因。在全球化時代,國際資本的順暢循環(huán)是世界經濟良好運轉的前提。如沃爾夫等人觀察到的,在經濟危機之前,世界商品和資本流動呈現了單向流動的不良態(tài)勢。簡言之,美國消費德國的汽車,德國消費美國的次級債,但仍然完成了資本的循環(huán)。
但這次危機的爆發(fā),并不是由于德國制造了太多的汽車,而是由于美國制造了太多的次級債。由華爾街制造的次級債泡沫破滅,不僅壓制了美國民眾的消費能力,也導致全球工商業(yè)體系資金運轉不暢,這才是導致當前經濟危機的主要原因。
與沃爾夫等人得出的結論恰好相反,未來世界經濟的困境,并不是由于勤勞苦干的發(fā)展模式不可持續(xù),而恰恰是由于借債度日的生活模式不可持續(xù)!芭R淵羨魚,不如退而結網”,對于存在貿易逆差的國家來說,與其壓迫德國和中國減少順差,不如從自身經濟結構著手,努力擴大生產和出口。
借債度日積重難返
美國、英國、法國以及南歐諸國等,它們的高負債短期內還沒有改變的跡象。當前,美國、希臘和英國赤字都已經超過國內生產總值(GDP)的10%左右,經濟合作與發(fā)展組織預計今年法國這一比例也將接近9%。
正如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朱民日前所說:“這并不是一個短期問題,希臘非常小,但隨后還有西班牙和意大利。其他大國如英國也很脆弱,美國同樣。在未來三到四年的時間里,美國的總體債務將達到GDP的110%,并且將持續(xù)一段時間!
在這一點上,沃爾夫、拉加德以及保羅·克魯格曼等人,恰恰暴露了他們的心口不一、自相矛盾。他們一方面要求順差國降低儲蓄、擴大國內消費,但現實中我們看到的卻是,他們希望中德同時滿足希臘、美國等對于借貸資金的極端渴求。
真正的出路
沃爾夫等人看到了問題的一半,即當前世界經濟一方生產、一方消費,順差國與逆差國之間單向的經濟循環(huán)是不可持續(xù)的。但解決問題的思路,不能簡單要求生產方擴大消費,更要要求消費方擴大生產。
世界經濟失衡根源在于逆差國過度借債,逆差國過度借債的根源在于產業(yè)空洞化。美國政府自身也在反思過度制造業(yè)外移的后果。
逆差國需要改善自身經濟結構,進而增強還債能力,走出借債度日的怪圈,讓全球經濟重新走向平衡,這才是他們應當擔負起的世界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