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門許氏族譜》演繹兩門千年親情

時間:2013-08-05 08:43   來源:廈門日報

《金門許氏族譜》演繹兩門千年親情

  詳載廈金許氏淵源的族譜。

  近日,首屆兩岸民間譜牒文化交流大會在泉州舉行,一部由金門兩代人歷五十余年編纂的《金門許氏族譜》在大會上亮相。這部四百多萬字的譜牒追溯了廈金許氏家族與廈門的淵源,以及該家族與閩南及祖地許昌的源流,涉及了閩臺重要的人文事跡,揭示了一段金門、廈門特殊的地理人文關(guān)系。本報記者專訪《許氏族譜》主纂人之一的許金龍先生,了解了一段由這部譜牒演繹的廈金血脈親緣故事。

  年輕立下夙愿,追尋許氏源流

  今年已82歲高齡的許金龍先生,這次來到廈門是為了把他和叔叔許嘉立先生歷經(jīng)半個多世紀(jì)編纂而成的《金門許氏族譜》(又稱“金門縣珠浦許氏族譜”)作為一項廈金共享文化項目贈予有關(guān)部門。說到這部族譜的緣起,許先生感慨到,可謂歷盡周折見真情。

  原來,許金龍先生是原金門縣國民黨縣委書記。他出生在金門后湖,從小長輩就告訴他家在后湖,祖厝在珠浦。在他幼小的心靈里,他就對這個問題打了一個深深的問號:珠浦的祖先又是來自哪里的呢?

  許先生拿出一張后湖的老照片告訴我們,這是一張民國初年的后湖街照片,我們看到照片上的街景像極了廈門的開元路、大同路的老街面貌。許金龍先生說,不僅金門的街景許多地方和廈門相似,金門人說的話也是標(biāo)準(zhǔn)的同安腔,金門的許多許氏宗親就聚居在后湖一帶。但由于當(dāng)時兩門不能來往,只能聽長輩偷偷告訴他們,許氏源自大陸河南許昌,至于金門后湖的開基祖,有的說祖先來自同安,有的說祖先來自漳州。為了解開這個謎團,他和年長他數(shù)歲的叔叔立志要重修族譜,那時他才三十來歲。

  許金龍先生告訴我們,為了追根尋源,他們叔侄兩個人默默耕耘了20年,由于對大陸的情況不甚了解,所以修譜的成效并不理想。但令他高興的是上世紀(jì)八十年代之后,兩岸民間可以往來,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回到祖國大陸,前往河南許昌尋找許氏的源頭。但就像許多修族譜的人的遭遇一樣,源頭好尋,支流難接。然而,自古就與金門淵源關(guān)系深厚的同安的許多熱心人士,則在他遇到難題的時候給了他很大的幫助。

  祖地親人相助,族譜展現(xiàn)親情

  許金龍先生告訴我們,金門許氏根系同安,但修譜時才發(fā)現(xiàn)同安的許氏有著不同的根源,他到同安請教文史專家顏立水、姓氏專家許初水等專家時得知,早在西漢時期,漢武帝便派來自河南許州的左翊將軍許濙,率軍鎮(zhèn)守同安,至今流傳著 “未有同安縣,先有許督府”。位于同安三秀路的許督祠堂,是許氏先祖許濙的故居,成為了古同安歷史文化的重要見證。許濙后裔宋初遷至金門,現(xiàn)金門珠浦“許督祠堂”是從同安分爐過去的。

  唐朝末年,將軍許愛,自河南入閩,鎮(zhèn)守漳泉二州,其子孫也在同安繁衍,自成支系。金門珠浦許姓又是源自哪個支系呢?為了弄清這個難題,同安姓氏專家許初水經(jīng)多方研究,向許金龍先生澄清了,金門許氏是屬于同安另一支稱為“天正公世系”的派系,天正公的子孫先播遷到了漳州詔安,宋代末年播遷到金門,至今已有千年。現(xiàn)在,金門、臺灣的許氏大部分源于同安。金門珠浦許氏和廈門天正公派系許氏是一脈之親,F(xiàn)小嶝前堡、肖垅、桐嶼許氏則是明、清金門珠浦天正公后裔遷居的。清代天正公的裔孫許忠,同靖海侯施瑯抵定臺灣,回廈門升任后營游擊,現(xiàn)在兩門許氏枝繁葉茂。許金龍先生說,這讓他感到分外高興,他在廈門可有不少親兄弟了。

  許金龍先生說,在編纂族譜的過程中,使他深深地感受到宗親的親情,金門電子版與大陸不一樣,為了出版這部族譜,許初水和出版界重改版面,重新編排和校對族譜每一頁。廈門宗親許伯欽、許德成、許文辛,企業(yè)家許南靖等人不僅在追根溯源、查詢史料等方面給予熱心的支持,甚至在物力、財力上也慷慨相助,這讓許多知情的金門宗親也十分感動。由于有祖地親人的相助,這部族譜的內(nèi)容大大超出了金門本地的范圍,延伸至澎湖、臺灣等地,因此當(dāng)這部卷帙繁浩的族譜編纂成功的時候,他覺得族譜不僅接續(xù)了兩岸的淵源,更凝固了兩門民間的親情。

  “金門第一才子”后裔曾居廣東

  按常理說,一部族譜編成就像一個工程告竣,但許金龍先生卻認(rèn)為,族譜編好后只是一個新的開端。他認(rèn)為這部凝固兩門民間親情和心血的族譜堪稱是一項民間文化工程,這部姓氏源流文化巨作達(dá)1902頁,220萬字。當(dāng)這部族譜在近日首屆兩岸民間譜牒文化交流大會上亮相成為亮點,并獲得廣泛關(guān)注的時候,他就想到,這個文化成果只有讓更多的人來共享,才能真正發(fā)揮它在海峽兩岸的文化影響。

  近一段時間來,許金龍先生把他和叔叔許嘉立纂寫和收集的一百多部譜牒史料獻(xiàn)給了廈門市圖書館,館方為之設(shè)立專柜。許金龍先生提起一件感人的事,廈門宗親許文辛先生(已故),也留下許多嘔心瀝血的譜牒之作,并有豐富的史料收藏,他的后代也將這些寶貴的史料獻(xiàn)給廈門市圖書館,圖書館同樣為之設(shè)立專柜。這次他來到廈門發(fā)現(xiàn)兩個專柜擺列在一起,供廈門的讀者閱讀、查詢,他感到十分欣慰。因此,他準(zhǔn)備把有關(guān)的碟片、資料提供給有關(guān)部門,為廈門民間的譜牒文化添磚加瓦。

  許金龍先生說,他也還有未了的心愿,就是要在祖國大陸尋找被稱為“金門第一才子”的許獬后裔,許獬是明代萬歷年間金門后浦(后湖)人,他的次子許鉞在明天啟年間離開了金門,獨自來到廣東哲桐(近潮汕、梅縣一帶)定居,以私塾先生為生。許鉞定居廣東后仍與金門祖地有聯(lián)系,現(xiàn)在族譜中也有記載許鉞生有許元溥、許元濱二子,但之后失去了聯(lián)絡(luò)。他希望本報知情的讀者能夠告知線索,了卻他的心愿。

  ◆漫話

  譜牒

  家族變遷的歷史檔案

  ○文/黃小藝

  譜牒,又稱家譜、族譜,它以一定的形式記載宗族世系及其變遷的檔案,是家族與歷史上社會關(guān)系的文獻(xiàn)資料。它透露了特殊的歷史文化信息,對研究社會變遷、宗族繁衍、歷史發(fā)展、兩岸淵源等都有現(xiàn)實的意義。

  正所謂“樹有根,水有源”,追根溯源是華夏兒女的本性。它始于古代帝王諸侯世系,隨著社會的發(fā)展和進步,其內(nèi)容變得更加豐富、科學(xué),記錄也更加詳實。閩臺每一個家族的族譜,都是有關(guān)海峽兩岸歷史的私家記錄,是閩南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它也是我國寶貴文化遺產(chǎn)中亟待發(fā)掘的一部分,不僅對兩岸開展學(xué)術(shù)研究有重要價值,對兩岸文化的傳承也提供了更好的條件,極大地提升了海峽兩岸同胞的凝聚力。因此,無論是在廈門本地,還是在臺灣、金門等地,人們都十分珍重“木本水源”,尤為重視自己的祖根。在譜牒中,人們可以從中了解到自己祖先的遷徙之路,了解到兩岸先人的一些鮮為人知的趣事,同時它也見證了一個家族乃至海峽兩岸的興衰史以及當(dāng)?shù)刈畛醯拿袼罪L(fēng)情和文化等情況。

  在兩岸關(guān)系逐步緩和之后,更多的臺灣年輕一代渴望回到祖國大陸尋回自己的祖先,許多在臺灣、金門等地的人士便紛紛開始了自己的尋根問祖之旅。由于條件的限制,他們踏遍祖國千山萬水,尋到了自己的祖地,但尋其支源之路卻是困難重重。在廈門有關(guān)部門的支持下,在許多愛心人士的幫助下,編纂者嘔心瀝血地編纂族譜,使得這些譜牒大都成為一部部生動的鄉(xiāng)土教材,豐富了當(dāng)?shù)氐臍v史文化資料,造福了后代子孫。(文/盧志明 黃小藝 陳莉茵 ○圖/曉盈 小藝)

編輯:郜利敏

相關(guān)新聞

圖片

本網(wǎng)快訊

熱點新聞

奇聞趣事

兩岸

洪江市| 镇坪县| 南和县| 永定县| 洮南市| 双桥区| 青铜峡市| 聊城市| 西吉县| 冀州市| 沁阳市| 新乡市| 淅川县| 武隆县| 蒙城县| 蕉岭县| 略阳县| 准格尔旗| 莱州市| 雅江县| 报价| 大庆市| 绥化市| 正定县| 色达县| 潢川县| 信宜市| 偃师市| 澎湖县| 普兰县| 太仆寺旗| 无棣县| 临泽县| 乌拉特前旗| 克拉玛依市| 安龙县| 枝江市| 义马市| 阿坝县| 龙州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