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后”臺商登陸創(chuàng)業(yè)的“大事記”與“小確幸”

2016-04-07 15:45:00    來源:中國新聞網    

  “我更像一個石井人!币呀浽诟=习彩(zhèn)呆了11年的“70后”臺商黃俊澤如是感嘆。

  從事兩岸貿易16年,黃俊澤見證了泉臺兩地的交流發(fā)展。

  1995年,祖籍福建泉州的他第一次回鄉(xiāng)省親,“當時大陸人口已經達到12億,商機很大!

  2000年,在臺灣工作幾年后,他相約朋友登陸創(chuàng)業(yè)。可是,當時對大陸貿易政策不熟悉,因此真正留下創(chuàng)業(yè)的人并不多。而他就是留下創(chuàng)業(yè)的不多者之一。

  他把眼光“瞄準”大陸市場,成為他商旅生涯中的“第一件大事”。

  “金門與泉州一水相隔,歷史淵源深厚,兩地建筑相似。因此,金門對泉州的沙石、紅磚等建筑材料需求較大。”黃俊澤笑談登陸創(chuàng)業(yè)中的“第二件大事”——石材貿易。

  當時,建筑石材往來兩岸還需要從香港中轉,成本上升很多。但2001年1月始,金門、馬祖、澎湖與福建沿海地區(qū)的“小三通”開啟,即實現兩岸直接“通郵、通航、通商”。

  黃俊澤嗅到其中的商機,成為首批從事泉(州)金(門)石材交易的臺商。2005年,他又進駐石材交易的集散地——泉州南安,進一步開拓商機。

  “創(chuàng)業(yè)環(huán)境改善”,成為黃俊澤在大陸經商多年的直觀感受。

  黃俊澤說,伴隨“小三通”“大三通”等兩岸貿易條件的改善,如今兩岸的“生意”已經五花八門,也吸引了更多的臺商來到大陸“淘金”,尤其在大陸成立專門為臺胞服務的機構后,兩岸貿易越來越便利。

  福建現已是兩岸經貿交流合作的前沿和熱土。資料顯示,2015年,閩臺交流合作持續(xù)深化,閩臺貿易額達695億元人民幣;實際利用臺資13.1億美元,同比增長10.3%。

  已過“不惑之年”的黃俊澤,也有了創(chuàng)業(yè)中的“第三件大事”:眼見環(huán)保觀念在大陸“落地生根”,決定從臺灣引進以植物為主要原料的日化產品。

  2015年10月,黃俊澤開始“試水”大陸天然日化產品市場!安簧佼a品在福州、泉州、上海等地的展會中,已經有了‘回頭客’!秉S俊澤說。

  憶起家族往事,黃俊澤傷感之余不由得升騰起心中的“小確幸”。他告訴中新社記者,祖父在上世紀四十年代跨海到臺灣高雄做生意,結果一水相隔幾十年未能返鄉(xiāng),成為祖父生前心中的“痛”;如今,祖父和父親如愿葬回泉州,總算葉落歸根了。

  黃俊澤更是帶著妻子和小女兒長住大陸,剛滿6歲的小女兒在石井讀幼兒園,只有長子因學業(yè)留在臺北。如此,每每在石井或臺北與親友輕松相聚,成為黃俊澤的“小確幸”之二。

  “作為在大陸發(fā)展的臺商,我們也希望為兩岸關系做貢獻。”黃俊澤常常這樣說。

  他所在的泉州市臺商協會,除了負責給臺商們介紹大陸政策,還將在泉州地區(qū)發(fā)展的臺商“擰成一股繩”,共同促進兩岸和平發(fā)展。這是他的“小確幸”之三。

  今年初臺灣“大選”過后,黃俊澤身邊有朋友憂慮未來兩岸關系的發(fā)展,而他認為,相信兩岸關系不會因此而改變。

  “在福建沿海地區(qū),每一個家庭或多或少有親戚在臺灣。”深知閩臺“五緣”獨特而深厚的黃俊澤飽含期待,“兩岸交流帶動了各行各業(yè)發(fā)展,希望兩岸關系更和諧!(作者 廖靜)

編輯:于淼

相關閱讀

手游| 云阳县| 睢宁县| 前郭尔| 南郑县| 怀来县| 宜君县| 卢氏县| 靖州| 饶平县| 会宁县| 卓资县| 巩留县| 湖南省| 精河县| 泰宁县| 大方县| 镇康县| 兰溪市| 兖州市| 鹰潭市| 深州市| 安阳市| 清丰县| 安平县| 陈巴尔虎旗| 鹿邑县| 壤塘县| 鲁山县| 延安市| 鸡西市| 寿宁县| 儋州市| 石首市| 九龙坡区| 绥棱县| 临汾市| 泰和县| 汕尾市| 雷州市|